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打车难抱怨网约车平台 恐怕是找错人了


来源:新文化报

前些日子去红旗街那边办事,晚上17点的时候打算打车去朋友家。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一下傍晚的红旗街,在路边打到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后我决定叫网约车,在手机上输入了我所在的位置和目的地,等了一会,平台反映,

前些日子去红旗街那边办事,晚上17点的时候打算打车去朋友家。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一下傍晚的红旗街,在路边打到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后我决定叫网约车,在手机上输入了我所在的位置和目的地,等了一会,平台反映,没有车接单,是否加价?我选择加价,又等了一会,平台反映,没有车接单,是否加价?我一看,价格已经到了40元,而平时打车去朋友家只需要15元就够了。这超出了我的心理价格上限,最终我取消了这单叫车。我不知道换一个人会怎么想这件事,也许会对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感到愤怒。不过作为一个了解那么一点点经济学的人,我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道理很简单,在下班高峰期,繁华路段堵车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无论对于网约车还是出租车来说,进入繁华地段接单,都面临着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的风险,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进入这些地段。这就造成了这些地段的运营车辆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当然就会涨价。拿网约车来说,这个价格会一直加到他们认为值得接单为止。那么消费者挨宰了吗?我觉得没有,因为你不必非得靠网约车回家。而最终那些花高价叫网约车的乘客,不是因为他们钱多,而是因为他们的确着急用车,所以价格可以把最需要的乘客筛选出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

不过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通情达理,比如前两天,一篇标题为《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的文章因为抱怨上海“打车难”,在朋友圈刷屏。这篇文章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感觉在上海打车越来越难了。很多时候加价也叫不到网约车,而出租车也跟着网约车在平台上加收费用。于是上海市民看到街上一辆辆标着空车的出租车呼啸而过,就是不停车,因为他们都接单了。作者认为这都是网约车平台惹的祸,让运营车辆养成了涨价宰客的恶习。最后作者说,网约车再这样下去,早晚被乘客抛弃掉。

在这位作者看来,出租车或是网约车就应该物美价廉,既方便快捷,价格又要平易近人。然而这种想法太过自以为是,就像我前面分析的,供不应求自然涨价,不让涨价对方就可能放弃提供服务,所以其实乘客是在高价叫车和叫不到车这两个选项中选择。就像前两年北京发大水,很多出租车临时涨价,被一通臭骂,后来司机们就不出车了,那对于乘客来说,情况是变得更好了呢?还是变得更差了呢?

我当然不是在替网约车说话,我只是想要描述这样一个现实。有时候,实际情况是不按照我们的意愿转移的。就像春运时候的火车票,尽管政府部门控制了价格,但旅客的竞争仍然会孕育出黄牛党或是抢票软件。在供不应求和公益服务之间,你真的很难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话说回来,上海打车难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高峰期的供不应求,它甚至已经是经常性的供不应求了。按道理说,供不应求就会涨价,而涨价又会吸引更多的供应,然后再把价格拉下来,怎么这个道理不好使了呢?我想这就与网约车平台无关了,因为刚刚落实的网约车新政限制了更多的网约车进入市场。其实网约车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前两年怎么不见涨价呢?所以说到底,上海市网约车涨价的主要原因,还是严格的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

以前我们就说过,上海的网约车司机有41万人,但这其中有上海市户籍的只有1万人,如果按照现行管理办法,网约车从业者就只剩下四十分之一了,即便算是那些提心吊胆的不合法司机,那也是一个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啊。前两年的时候,春节生意好,网约车司机还可能留在上海开车,但是今年春节,因为政策不允许,所以他们就只能选择提前回家过节了。这时候你再怎么抱怨,平台也不可能给你变出更多的网约车了。

为了限制外来人口而制定严格的网约车政策,到头来却增加了本地人的出行难度,这可能是政策出台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就像时评人艾川所言:“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只考虑某个行业、某个群体的利益,也不能只为了实现某个政策目标,而影响社会所有成员的福祉。”

而对于那位大吐苦水的作者,我只能说,您不能指望一方面把那些外来人口都赶出城市,一方面还要像过去一样享受便捷廉价的服务,鱼和熊掌无法兼得。这就好像我们无法一边享受着小摊贩们就在家门口摆摊,让你很方便地就能够买到东西;一边又希望小摊贩们统统消失,还给我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容。这本身就矛盾,怎么可能同时满足呢?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马宁]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