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青少年暑期“国学热”折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息


来源:新华网

8月初,重庆市近郊的一座无名山上,云雾缭绕,十余个七八岁的儿童,身着直裰,头戴儒巾,跪坐在竹席上,恭敬地向鹏宇行礼。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陈舒张翅)8月初,重庆市近郊的一座无名山上,云雾缭绕,十余个七八岁的儿童,身着直裰,头戴儒巾,跪坐在竹席上,恭敬地向鹏宇行礼。

鹏宇亦身着汉服,跪坐着向学生们回礼。礼成,这段至少维持三年的师生关系缔结完成。

拜师礼毕后,小弟子们脱下传统服饰,穿上常见的T恤、短裤、凉鞋,跟随鹏宇排队进入木质结构的教室,拿起《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中华传统文化书籍开始诵读。

“上课真的超级好玩,鹏老师今天教了我‘德不孤,必有邻’,我以后一定要对爸爸妈妈好,然后乖乖听话,这样我就会有很多朋友了!”7岁的罗心瀚开心地说。

这是鹏宇创办的“道简精舍”项目的一个缩影。

“从这个假期开始,我想用自己的理念去守护、传承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鹏宇说。

今年34岁的鹏宇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就职于西南大学历史系。谈起创办“道简精舍”项目的初衷,他表示,自己在大学里做传统文化讲座时,几乎场场爆满,很多学生感慨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这些知识。“这让我觉得,有必要在孩子年幼时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据了解,该项目为期3-5年,实行导师制。导师和孩子们将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定期举行课外聚会,授课内容不仅包括传统中华文化的学习,还包括以优秀文化为核心的历史遗址遗迹的游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活字印刷术等的体验,以期达到“知行合一”。

这只是中国今年暑期以国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热”的一个缩影。

今年1月,中国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秘书长王世龙表示,传统文化的滋养,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年青一代身上。为此,中国各地不少教育机构或相关单位以此为落脚点,利用学生暑假等空闲时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河北,衡水市孙敬学堂在暑假期间开展“国学夏令营”活动,孩子们通过读国学、习礼仪等形式,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北大附中的学生则利用暑假时间,前往杭州学习传统木板水印过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600多名师生家长组团来此研学旅游。

“中国提出把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带孩子们来参加研学游,也是丰富学习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他们亲身体验儒家传统文化。”带团来曲阜研学的上海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说,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带领学生们到此朝圣祭孔。

“在鹏老师那上完课之后,孩子知道饭前等长辈先动筷子,要节约粮食等。”罗心瀚的母亲陈莉表示,利用假期让孩子参与“国学”等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有利于孩子今后行为规范的养成,也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石长林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假期为孩子选择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班,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力不减,这样的一股热潮对我们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韩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