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极边之地一明珠——和顺古镇掠影


来源:中国吉林网及电子报

落地云南腾冲机场,时逢雨季,雨丝绵密,天地沉沉四合。和顺古镇客栈的老板早已驱车赶来,等候在外。帮我们放好行李,朝古镇出发。

本报记者徐慕旗

落地云南腾冲机场,时逢雨季,雨丝绵密,天地沉沉四合。和顺古镇客栈的老板早已驱车赶来,等候在外。帮我们放好行李,朝古镇出发。

不到半小时的车程,雨渐渐停了,天空露出清澈的蓝。车窗外,漠漠水田,点点白鹭。古老的房舍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拿出手机随便一拍,都是一幅绝佳的风景画。

古镇中的石板路,蜿蜒、狭仄,经过雨水的冲刷,泛着清幽的光泽。小路两边,古朴的建筑里盈溢着人间烟火,很多人家经营着或大或小的买卖,但古镇的原始风貌并未因此而改变。

明朝初年,中原、江南等地区的汉族人口来此落户,镇守边疆。他们将文化的火种播撒于此,几百年岁月积淀,造就了和顺古镇这颗祖国西南边陲的文化明珠。

我们下榻的客栈是一座古朴的二层小楼,小院里遍植花草。木楼梯吱吱呀呀,唱着古老的歌。推开房间里的雕花木窗棂,近,是错落有致的灰色屋顶,远,是一望无边的碧绿水田。

古镇中,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和方正规整的四合院相映成趣,凝结了世代相因的文明记忆。老板告诉我们,古镇中有1000多座传统民居,其中清代民居100多座,这里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和顺古镇是我国著名侨乡。和顺人从400多年前就开始“走夷方”,足迹遍布缅甸、印度、美国等世界各地。据悉,全镇现有人口6000多人,而侨居海外的则达1.2万多人。

在镇中大石巷,坐落着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寸氏宗祠,南亚风格的祠堂大门尤为吸睛。它烙印着寸氏家族远赴缅甸经营生意的足迹,至今仍召唤全球寸氏子孙归乡祭祖。

和顺,地处祖国的极边之地,但崇山峻岭并未阻断文化的血脉,进步思想曾广播大地。

双虹桥畔,和顺图书馆历经岁月洗礼,安然伫立。中西合璧的建筑中,是万余册藏书,其中不乏珍贵古籍。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名人题字,进一步奠定了其“中国乡村图书馆之最”的地位,也成就了和顺古镇“书香名里”的雅号。

和顺之美,是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潜藏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之中。当你一页页翻阅了这里的过往,就会发现,一草一木皆有韵致——无论是壮观的古树群,还是住户门前一株普通的花树,皆温情脉脉,安守岁月。

6月的大雨说来就来。一日清早,我们被困在古镇的门楼下。一起避雨的还有三位镇中的保洁员,都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女性。她们并肩而坐,其中一位在掌心里把玩着几件细小的物什,并一一分给身边的同伴。看到我好奇的目光,她走过来,也放在我的手心——是一朵金灿灿的桂花,在潮湿的空气里,香气袅袅。她没有与我攀谈,复又坐下,将花拈起,凑在鼻尖细嗅,脸上漾开陶醉的微笑。

或许,只有灵秀之地才能滋养出这样的人。他们世代浸润在无形而厚密的文化氛围中,并以自然之灵为佐,可从时光的褶皱里轻易采撷细小的美。若说和顺古镇是一卷古籍,这些面目鲜活的居民就是最生动的注脚,让这里可堪流连观赏,更应品味细读。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韩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