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22℃的夏天”:由概念变成产业——吉林省旅发委主任杨安娣详解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意见


来源:凤凰网吉林综合

2018年8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正式公开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共分3个部分,15个方面,旨在利用吉林夏季温润清爽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新经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发展。

2018年8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正式公开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共分3个部分,15个方面,旨在利用吉林夏季温润清爽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新经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发展。

这是内地省份第一份将避暑作为一项产业来打造的发展意见。

“22℃的夏天”是大数据算出来的

如果在7-8月份翻开中国的天气图就会发现,当大片区域被高温笼罩的时候,有几个少数地方处于蓝色气温适宜区域。

吉林是少数的几个地方之一。

如果向一位从来没有到过吉林的游客介绍避暑旅游,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这是困扰很多吉林旅游从业者的问题。

“22℃的夏天”。这是吉林官方第一个在全国推介的避暑休闲旅游的原创品牌,近年来一直在持续推广。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来描述,单是这个数字就足以令人心动。

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接受凤凰网吉林专访。

“‘22℃的夏天’ 可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气象部门从历年气温数据分析出来的。”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在接受凤凰网吉林专访时说。

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吉林省夏季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2017年的10年中,吉林省消夏旅游期(5月-9月)白天旅游活动时段(9-20时),有效平均气温为22.1℃,平均日相对湿度约70.4%,平均日风速2.7米/秒,平均日常时数7.2小时,平均降水量502.2毫米。

吉林省夏季平均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指数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接受凤凰网吉林专访。

杨安娣说,“清爽吉林·22℃的夏天”,这句吉林夏季形象品牌的宣传语,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温度。它的背后是扎实的研究工作和强大的数据支撑。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频现,火炉城市不断增多的背景下,避暑已经人们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选择。

根据数据测算,现在全世界有30亿,全国有3亿有效避暑人群。凉爽的夏天气候资源自然就成为了吉林独有的优势。那么如何将资源变成产业呢?

从2017年开始,吉林省的旅游部门就在谋划一份发展避暑休闲的产业推进意见。旨在通过理念创新、文化创新、商业创新、资本创新、管理创新等,抢占避暑休闲市场,打造新产业,发展新经济,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8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应运而生。经过数轮讨论、修改、打磨,又经过决策部门分析论证。最终,这份意见落地,成为吉林旅游发展的一剂强心针。

让“凉”资源“火”起来,“22℃的夏天”终由概念变成产业。

吉林旅游要实现四季融合

对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季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劣势就是低温严寒影响人们的生产和劳作,“猫冬期”长。但是严寒天气也造就了独特的冰雪、雾凇奇观,使得冬季冰雪运动和旅游独具特色。

但是,冬季旅游之外的空档期破解不了,致使吉林旅游品质始终不能够突破和提升。外界说东北旅游旺季三个月,空闲大半年,因此,使得旅游投资商望而却步。

2015年12月,杨安娣履新吉林省旅游局局长。2016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

杨安娣说,2016年以来,吉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冰雪作为一个突破口,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产业联动、营销触动”多方努力,积极打造冰雪产业。

“这两年已经给游客留下了比较深刻的烙印,在这样的前提下,吉林已经能够实现产品的四季融合了,重点发展夏季旅游产品。”杨安娣说。如果说冰雪产业发展是面临着破题,那么夏季避暑休闲产业的发展它面临的是提质、升级,所以这份意见用的不是壮大,不是加强,而是创新发展。

作为这份意见的主要策划者,杨安娣可谓是倾尽了心思。她总结说,吉林夏季旅游产品体系突出的是一个——“清”。

六月的长白山。

山水清奇,“一抔天池水,疑似天外来”。长白山不仅是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区域的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还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繁衍栖息的文化圣山和心理圣地。

四平叶赫那拉城。

森林清谧,吉林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曾被人为的封禁长达200年。这造成了黑土地和原始森林相伴相生。吉林的森林覆盖率是44.3%,东部山区超过85%。夏日的吉林森林是游客与自然交流的神秘之门。

田园清新,吉林是中国的大粮仓,沃土千里,万亩良田。吉林养成了一种乐享农耕、悠然自得的一种生活理念。游客可以在这种清新健康的人居环境里,体验不一样的北方田园生活。

文化清醇,从清王朝的禁地,到闯关东的热土,吉林这片黑土地也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见证了很多历史上的奇迹。 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厚重,也不同于江南文化的灵秀。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融合,吉林文化从头到脚流淌着原始、深邃、神秘的血液。

松原市蒙古族民俗。

生活清逸,吉林是一个多民族共生的一片土地。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幸福的记忆,也用各自不同的这种民俗和民族创造了一个“风情吉林”。吉林人崇尚什么? “枕良田观星斗,伴山水入梦乡”。来吉林享受一段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舌尖清香,好山好水好地方,肥沃的黑土地本身就提供了食物的多种原材料,特别是吉林所处地理位置一年一熟。一年一开花,一次一结果,把农作物的营养和品质推向了极致。

杨安娣表示,发展避暑休闲产业,壮大夏季避暑休闲产业规模和质量,与冬季冰雪产业形成“两季繁荣、带动春秋”的格局,对于率先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吉林第四大支柱产业,推动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旅游业要在吉林振兴中有当担

一直以来,吉林是以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和冰雪旅游大省的形象著称。避暑休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粗放,产业链条短,产业体系不完善,资源优势向生产力优势的转化不充分,避暑休闲产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发展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突破。

“吉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因为以往吉林在公共视野中的形象有些固化。提到吉林省,首先想到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还能想到的是中国的大粮仓,农业立省。”杨安娣说,那么旅游怎么样?“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吉林的旅游可以走的更远。

在吉林的“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意见”中规划了如下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设成为国内首选的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国家避暑中心。实施“百千万避暑产业活力工程”,培育百家国内外知名避暑休闲领军企业、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万名双创人员参与发展。产业综合收入超万亿,年避暑休闲过夜游客达1亿人天。

在具体推进措施上,这份意见甚至详细地列举了具体措施,可见制定者工作之细。

如对于吉林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的多元文化的挖掘,对于以“低温养生”为核心的新型避暑休闲文化的培育。同时,打造延边州《阿里郎花》、吉林市《梦回乌拉》和省歌舞团《人·参》等演艺品牌;培育“避暑旅居+服务创新产业链”,引导旅居人口就业创业;大力推进“避暑康养+医养+食品+产品制造产业链”,“避暑运动+节事赛事+装备制造产业链”、“避暑休闲+电子商务+特色产品产业链”。

在政策保障上,吉林也是给予了充分的优惠。比如,用于零星分散的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企业将旧厂房、仓库改造成休闲度假场所的,可实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政策。

“迈入新时代,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杨安娣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是可以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历史担当,所以吉林要把旅游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打造,把优秀的避暑休闲资源向全世界推广。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张健]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