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王洪章:东北亚区域合作优势互补 东北迎来发展新机遇


来源:新华网

近日,在东北财经大学第四届“星海论坛”上,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正在逐步向高端迈进,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东北地区处于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随着东北亚区域国家间关系回暖,东北地区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近日,在东北财经大学第四届“星海论坛”上,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正在逐步向高端迈进,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东北地区处于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随着东北亚区域国家间关系回暖,东北地区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王洪章表示,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优势互补的合作,是共赢的分工,是红利共享和价值的形成。但是,东北仍然面临体制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不足、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开放紧迫意识不足、缺乏良好营商环境等问题,需要有更高的眼光,更大的勇气来促进东北发展。

王洪章认为,当前的国际分工形态已经不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次产业分工(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及其比例关系了,而是基于价值链分工模式所形成的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所谓产业内分工,典型的是将制造业划分为低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和高端、 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产品内分工则是指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拆分为不同工序和加工阶段,通过外包方式分散到不同国家与地区进行生产。比方说,苹果手机的外壳设计可以在法国,芯片生产在美国,整机组装在中国。通过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原来的垂直分工体系变得水平,这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洪章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了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的机遇,凭借低廉的要素成本和不断降低的交易成本,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进而以加工贸易方式融入到由发达经济体所主导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

王洪章说,随着对外合作的深化,国际贸易量不断扩大,推动制造业高速成长,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也因而快速提升。尤其是21世纪之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厚积薄发,并开始从低端价值链环节逐步向中高端产业链升级。我国在许多领域不仅迎头赶上,甚至是实现了对部分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当然,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端产业链条上的实力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王洪章认为,中国由南及北,由东至西,产业梯度的建设比较有层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大到飞机、航母,小到螺丝、刀片,从高精尖的卫星、导弹到日常生活所用的灯泡、电池,林林总总,都可以在中国完成设计、制造和生产。而这种全产业链生产能力,除了个别国家外,在全球并不多见。当前,有人担心,许多外资企业开始向东南亚迁移,比如越南等地,这种外资流出对中国必将是一个重大的冲击。实际上,大部分外迁的产业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价值链,市场准入和复制的门槛较低。而对于中高端产业以及产品,除了少数领域外,从上游设计研发,到中游的配件生产和组装,再到下游的营销和消费,在中国都可以一站式实现。这种技术优势和产品内分工协同配套能力,是其他地区和国家无法具备和效仿的。这也是许多外资企业和产业,不想也不能离开中国的原因。

王洪章介绍,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7月15日,立足于打造东北亚区域研究的高端智库,关注东北、关注东北经济、关注东北的发展、关注东北的改革,再扩展到整个东北亚区域六个国家。(高璎璎汪文晶)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张健]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