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掌握心肺复苏有多重要


来源:新文化报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很多人认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偶发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但最近发生在长春的两起心脏骤停抢救成功案例,再次说明普通人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重要程度。

1案例

除夕夜男子无心跳呼吸

医生急救40分钟挽救病人

心脏骤停引发的猝死事件日益增多,就在除夕夜,一例惊心动魄的急救在长春上演。

“除夕那天晚上大概6点半,我们接到一个急救电话,说一名60岁男子突然失去意识需要急救。除夕晚上我们除了常规的出车外,还负责春晚分会场的保健,用车十分紧张,就临时调派了省医院的急救车赶去现场。”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科科长闫丽影介绍,当晚情况十分紧急,吉林省人民医院的王冠医生跟车前往患者家中,因为路途遥远,虽然途中不堵车,赶到现场也用了将近16分钟时间。

“患者住在长春市周边的农村,在去的途中,我跟患者家属通电话,对方就表示患者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了。”听到这样的情况,王冠表示自己当时也没有什么底气,不能保证救回患者,“到了以后,我马上检查了患者的情况,没有心跳、脉搏、呼吸,瞳孔也开始扩散了。”周围闻讯赶来的邻居都说这名患者已经过世,无法挽救,但王冠医生不肯就这样放弃,马上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当时我和司机,还有一个抬担架的同事轮流给患者做心肺复苏,连续做了40多分钟,护士给患者输液和其他的急救措施。”

三个人都累得汗流浃背,心电图一直是两条平行的直线,三人也没有放弃,不时出现一次室颤,让王冠看到了希望。在坚持不懈地心肺复苏并进行五次除颤后,患者渐渐恢复了心跳,接着恢复了意识和自主呼吸。这让几名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激动不已。

“我们就想着,这么个团圆的日子,要是人救不回来了,这个家就破碎了。周围邻居看到人救回来了也都特别激动。后来家属告诉我们,患者原来就有心脏病。”挽救了一条生命,王冠也非常激动。

“这不只是挽救了一个人,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闫丽影说,突发心脏骤停,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大概率挽救患者生命,但像王冠这次急救,从接到呼救电话到医生赶到现场过去了16分钟,情况如此艰难还能救回来实属难得。

2案例

陪护男子突然心脏骤停幸亏发病在医院

2月20日中午11点半,于先生与家人正打算离开吉大一院,刚走到食堂附近时,于先生突然倒地,意识渐失,反复呼叫都没反应,家属十分焦急。周围市民见状立即向路过的医生求助。

“我是老年病科的医生,当时刚巧路过,听到有人呼救,我就赶紧跑过去看。”吉大一院的李医生说,他赶到病人身边时发现,他已经没有了心跳脉搏,失去意识。李医生马上为患者做了心肺复苏,在做了一分多钟后,他发现患者略微恢复意识,刚想与其沟通,患者再次失去意识,停止心跳,李医生马上又进行二次心肺复苏。“第二次大概也有一分多钟,他恢复了一些意识,这个时候我们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的医生都赶到了,就把他转给急救内科的医生跟进。”

接过患者的急诊神经内科孙晴晴医生,马上将于先生带到急救室。“我们接手后发现,患者有抽搐的情况,意识也很模糊,就马上给他打了止抽的药,还为他做了脱水降颅压的治疗,大约有10多分钟,患者恢复了意识,能够下地行走了。”孙晴晴说,虽然患者恢复了生命体征,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于先生在急救室内观察了近3个小时,才转移到急诊观察室。

“急救时给他做了脑CT,排除了脑出血,做了心电图,发现是心动过速,通过急救的这些检查没办法确定他发病的具体原因,家属也只表述称他患有高血压,没说有其他心脏疾病,具体情况还需要他到门诊进行详细检查。”孙晴晴医生表示,于先生恢复意识后,急诊的医生和护士就向家属说明了情况,并建议家属尽快带于先生做系统检查。

事实上,这已经是于先生在20日这天的第二次急救了。据了解,他本来到吉大一院住院部陪护一名病人,没想到20日一早突然发病,急诊医生已经在20层楼的病房抢救他一回,并建议他住院进行系统检查,但于先生并没有立刻办理住院,也没有做进一步检查,而是在中午时要离开,走到食堂附近时再次发病,幸亏未离开医院,及时得到了有效救治。

■医生说法

每位市民都应掌握心肺复苏

闫丽影称,在各项数据来看,心脏骤停正在逐年增加,且年轻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以前我们听(呼救)电话,中年以上患者我们才认为有这样的风险,但现在数据不断刷新,让人触目惊心的是35岁以上患者就可能发生心脏骤停,长春去年最小的猝死患者才10岁。我们接到呼救电话时,如果确认患者是中年以下没有严重心脏病病史突发心脏骤停,会指导在现场的人进行心肺复苏,因为在4~6分钟内,长春目前的路况任何一台急救车都没法到达现场,只能靠第一目击者给患者做心脏按压。”闫丽影表示,做心肺复苏是每一位市民都应该学习的急救知识,哪怕学习后数年甚至一生都可能用不上,但一旦碰到上述案例,即便没有医生在身边,也能挽救亲友或陌生人的生命。

“我们碰到过很多案例,2月18日下午刚要吃晚饭的时候,青年路和北四环交会附近某小区,一名45岁女性也是突然倒地,呼吸微弱没有意识,急救车赶到现场时,这名女子已经是濒临死亡的状态,经过急救医生心肺复苏等现场抢救,送到医院时已经恢复意识和心跳。以前还有一位韩国留学生,在长春学校的宿舍里饮酒后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万幸的是他的室友会心肺复苏,在我们医生赶到前,一直在给他做心肺复苏,正因为这样,这位留学生被救了回来。”诸如此类案例,闫丽影说了许多,但她也表示,相比这些得到救助的患者,因没有及时急救而丧生的心脏骤停患者还有更多。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心肺复苏成功率在8% ~10%,就是100个能救回8到10个,在长春连续几年都只有3%,因为这些城市的急救半径、急救车部署以及第一目击者的反应能力都强于我们。”闫丽影说,目前长春市民普遍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认识不够,即便发现了也很少有人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这样的急救技术。“要想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每个有能力的市民都学习这种急救技术。”她说。

长春急救中心科教科科长张猛表示,长春急救中心会定期举行公益急救知识课,但报名市民极少。“我们也上街发传单,去各个团体讲课,但是自主学习的人太少太少了,发传单的时候,主动报名学习的就两个人。”他说,就心肺复苏这项急救技术来说,不仅要掌握基本技巧,有时更需要老师手把手讲解,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掌握。他建议市民报名参加急救知识培训,掌握一门基本的技术,在需要时可以挽救他人生命。

如何报名学习心肺复苏

如果您也想学习心肺复苏,可以在微信中搜索“长春急救中心”微信公众号(gh_02760f352b76)并留言报名。进入公众号后,可点击“微首页”进入页面后点击“急救手册”,可了解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各类急救方法以及相关视频。

张猛表示,未来还会开拓更多报名渠道,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够主动到长春急救中心来参观学习。“我们安排老师为大家传授急救知识。”张猛说。

本组稿件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石竹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韩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