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不过是擦眼泪后被丢弃的纸巾


来源:新京报网

三月的票房市场如同这个季节的天气一样捉摸不定:谁也没有想到,于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当日上映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上映第二天,单日票房就赶超了漫威大片《惊奇队长》,且持续保持着领头羊的地位,至今票房已突破4亿。以目前形势来看,《悲伤》成为近几年在大陆最卖座的台湾青春电影已是板上钉钉。

三月的票房市场如同这个季节的天气一样捉摸不定:谁也没有想到,于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当日上映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上映第二天,单日票房就赶超了漫威大片《惊奇队长》,且持续保持着领头羊的地位,至今票房已突破4亿。以目前形势来看,《悲伤》成为近几年在大陆最卖座的台湾青春电影已是板上钉钉。

《悲伤》剧照,男二和女一结婚,男一号表情落寞。图源网络

《悲伤》翻拍自2009年韩国知名诗人元泰渊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看片名中两度出现的关键词“悲伤”就知道它是一出极致的苦情虐恋。娱乐功能稍弱的苦情题材起初并不为业界所看好,但其高票房的背后亦非玄学,可以说,《悲伤》的爆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近期的大银幕已经被硬核科幻、奥斯卡口碑之作、日式小清新动画以及漫威超英大片轰炸了个遍,《悲伤》作为华语青春爱情片,恰到好处地填补了类型空白,且没有遇到上月情人节时爱情片扎堆竞争的惨烈情况,可谓占尽了“天时”。

从剧情层面上来看,《悲伤》讲述了深陷感情漩涡的两男一女互相成全的故事,所表达的内核是“为爱奉献、为爱牺牲”,这一理念与东亚文化圈崇尚的爱情观十分契合。《悲伤》的“地利”从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大卖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该片同样也是2018年台湾地区年度票房冠军。

更重要的是“人和”,电影中的“虐恋情深”准确而犀利地击中了都市年轻人的内心。当代年轻人处于社会发展变化浪潮中心,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社交范围虽然越来越广,社交深入度与质量却令人堪忧,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速食爱情”正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悲伤》中这种“爱一个人甚于自己生命”的极致化爱情,不啻为他们日常缺失的情感进行想象与补偿。

《悲伤》剧照,女二号和男二号。图源网络

和《悲伤》高票房相比略显微妙的是,网络上对其评价却是两极分化。持正面态度的观众觉得电影“感人至深”,而批评者亦认为电影“赚取眼泪”。其实,这种被营造出的催泪情绪,是该片既成功又失败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悲伤》恰到好处地为观众提供了日常生活中所缺失的某种情绪价值与发泄途径——在无人注意的黑暗影厅中,随着男女主的欢乐与悲伤哭哭笑笑,确实是紧张生活之余一种舒缓放松的好方法。

有本来就在情绪营造方面突出的韩版剧本打底,此版在摄影调色、道具布景等方面又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冷暖光影的变换使得整个电影呈现出温柔细腻的质感;几个重要桥段层层递进直至最后反转爆发,酝酿过程张力十足,极易令观众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引发共情。相比之下,上个月同样翻拍自韩国作品的《蓝色生死恋》,恰恰是因在氛围营造能力上的缺失,被拍成了PPT一样的烂片。

但过于注重情绪表达的《悲伤》,注定在故事逻辑与思想深度上有所缺失:该片的剧情线索凌乱无章,不少桥段甚至有些反人性,颇似为煽情而煽情。释放情绪的爱情故事固然可以做到“感人”,但故事只有添加逻辑与内涵,才能够真正做到“动人”。在这方面,电影的深度、逻辑、现实意义与思想价值基本是一片空白。《悲伤》只能做到让观众在电影院中铆足劲哭100分钟,却无法让他们走出电影院再多思考哪怕1分钟。

《悲伤》在营销时就用了“哭”的概念,更是在宣传海报上打出了“唯一观影提示:请带好纸巾”的字样。但它和观众观影时使用的那张纸巾殊途同归——纸巾在被用来擦眼泪后丢弃,就像这部电影本身一样,没有被讨论与回味的空间。

□沈持盈(影评人)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赵佳俊]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