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现代农业的答卷”:集安妙笔书写人参产业花


来源:凤凰网吉林综合

参园里的参农忙忙碌碌,现代人参加工企业生产线高速运转,政府相关单位各项政策措施紧锣密鼓……正值春耕时节,吉林省集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繁忙异常。

张庆亮 王雪/文

广袤的参地充满希望

暮春时节,万象更新。

集安大地,春耕正忙。

参园里的参农忙忙碌碌,现代人参加工企业生产线高速运转,政府相关单位各项政策措施紧锣密鼓……正值春耕时节,吉林省集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繁忙异常。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单位,集安,这座城市身负重任,既承担着探索道路任务,又有示范意义。他们不断“强筋壮骨”,在黑土地上探索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之路。

集安始终牢记身上使命,奋力答好现代农业发展试卷,在实干中增强解题能力,在担当中展现答卷成绩。

强筋骨:一二三产加速融合结出新硕果

吉林省集安市,人参历史悠久,据资料显示,集安人参栽培历史已有近500年,“百草之王”,位居“东北三宝”之首。

作为中国人参之乡、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世界最优质人参产区,全市财政收入的3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参产业。 在一定程度上说,集安可以算得上“人参之城”。

集安市按照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按照“一核一心七基地”的总体布局,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产业园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

产业特色突出,发展水平领先。人参产业覆盖率达60%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8%。人参种植面积17.3万亩,产量占全国的1/10。加工能力国内最大,初加工转化率达98%;精深加工程度全国最高,人参全株开发形成国药准字号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全国最多,已有人参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600余个品种;集聚新型经营主体392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户,创业孵化活跃。

农文旅、产加销、产城深度融合。农文旅融合,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非遗传承人1名,建成野山参博物馆,制作动漫产品,举办“清河野山参节”,开辟“人参之路”旅游线路,开通人参主题北京至集安旅游专列,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产加销融合,人参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5.4:1,清河人参市场年交易额达28亿元,清河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主体完成60%。网商、微商迅猛发展;产城融合,引进江苏澳洋、长春中庆等战略投资者,已完成投资1.5亿元,全力打造清河国家级人参特色小镇。

健体魄:集安人参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现代生产技术推动人参产业快速发展

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是冲在第一线的,上接农户,下连消费者,中间对着经销商,是产供销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公司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人参产业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市共有以人参特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126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均为上市公司),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宏兴参业、吉聚参业、红五味公司、百济堂、博祥药业),年产值过亿的企业2户(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户(益盛药业、大地参业、益盛汉参化妆品、博祥药业)。农民人参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0个,种植大户40户。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集安市人参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益盛药业自2006年开始进行非林地人参种植工作,通过率先建立了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标准,以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方式,在国内首开“非林地人参种植”的先河。目前已发展人参种植基地12个,种植面积累计达到万亩以上。

据益盛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益盛汉参种植基地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GAP认证的非林地种植基地,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非林地人参有机种植认证的基地;是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

康美新开河拥有30多年人参栽培历史,公司种植基地是省级良种繁育和“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通过“GAP”“道地药材认证”。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栽培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开河人参的“两倒制”和“顺山倒制”栽培技艺闻名遐迩,新开河人参品质冠绝天下。“双起脊型遮光棚”搭建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名称:一种遮光棚的搭建方法专利号:ZL 2011 1 0166180.7。

公司以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了省级专家—市、乡级技术人员—公司技术骨干的人参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GAP标准进行人参基地建设,从人参种植源头的土壤、灌溉用水、种苗、有机肥和原料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程检测服务;为农户提供资金、种源、培训、技术、原料收购等综合服务。通过采取保护价收购,系列化服务,与农户结成了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转思路:实现高产量到高质量发展

在集安,科学已经成为口头禅,上到市里领导,下到参农,科学已经深入人心。

凌晨5点,空气还透着凉意,60多岁的参农李老汉已经在参地里忙活开来。“偷不得懒,现在都是标准化种植,种参要讲科学方法了。”

“以前光埋头种人参,种的方法有问题。现在有政府指导,感觉有奔头。”李老汉和人参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听从当地政府的指点,尝试起标准化种植。

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人参种植基地共有人参种植面积1100亩,土地都是附近榆林镇向阳村村民的。2018年,公司承包村民的非林地,采取“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种植人参。目前,向阳村有60名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并在基地打工,每名村民仅打工的收入就超过5万元。而由于全村村民采取了“集团作战”的方式,向阳村人参基地已成为泰盛参业的拳头产品,经常吸引一些国内外的大企业来洽谈项目。2018年,基地产鲜参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润200万元。

“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管理,不能有半点马虎。”在园区毕晓克的人参种植基地,他反复叮嘱合作社社员。今年,毕晓克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人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已初见成效,这让他扎根园区创业发展信心十足。

科技支撑加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集安市创新平台加速升级,与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吉大、吉林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紧密,国家人参加工技术研发专业研究中心落户产业园;人参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有序推进,安排资金300万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提升集安人参研究所创新能力条件;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924万元用于老参地再利用、非林地边条参栽培技术研究。2018年研发投入达7837万元,同比增长438%;创新成果丰硕,产业园内企业与吉大、吉林农大、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等院所合作,承担国、省、市各类研发项目26项,参与制定修编8项人参国标行标,取得41项专利,选育4个人参新品种,开发600余个人参深加工产品,人参领域专利数量和新品种数量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是国内人参产业标准制定者、非林地栽培人参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重绿色:“养土地”“保良种”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参产业发展了,集安有了更深远的考虑。在集安市太王镇、清河镇等乡镇,越来越多参农正积极加入到“养地革命”之中。在一些乡镇,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越来越多农民接受。

“养地革命”参农热情高,公司更是积极投入。益盛药业有年产万吨的有机肥厂。在选地及人参种植过程中都进行土壤检测,首先选择土壤农残、农残重金属均不超标的宜参地,根据养分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有机肥配方进行土壤改良。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土壤检测,根据人参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及土壤状况,进行生物有机菌肥的补给,保证人参的生长需求。

人参种植方式转变,注重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形成。全面实行测土栽参,推广使用有机肥、使用清单内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种植技术,农药残留、农膜污染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园内人参抽检合格率稳定在100%;绿色有机认证加快,现已建成“优质道地药材(人参)示范基地”2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13个。有机人参面积4064.25亩,GAP 基地6000亩。总面积15万亩,占产业园人参种植面积85%的林下参绿色认证全面启动。品牌效益明显提升,培育了2个国家驰名商标、8个省级名牌产品、35个“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长白山人参”品牌价值达190亿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据集安市人参特产业发展中心逄主任介绍,为了进一步养好黑土地,集安还在推动高标准参田建设改造,推广人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按照人参GAP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面积达到6000多亩。

在保护良种方面,集安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功课。

康美新开河人参新品种“新开河1号”“新开河2号”已通过品种审定,这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集安人参研究所与公司共同合作,历经31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人参新品种,此举推进了吉林省人参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工作,快速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从源头改善了人参品种质量,实现了人参良种繁育的规范化、产业化示范及推广,为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新风尚:村庄能人返乡“绿领”人才多

直播深入乡间参地发展广阔

“集安是小城市,农村是小地方,过去想搞点产业,人才难寻,有项目,也是望梅止渴。”集安当地一位村干部说。

没兵马,缺人才,制约着集安人参产业发展。可喜的是,返乡“绿领”群体正逐渐壮大,他们或投资金、或出点子、或协调资源,改变农村的力量正在悄然集聚。

生态优良、绿色宜居的集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集安人孙继春曾是一名“北漂”,去年,她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卖掉了房子,回到集安投资200多万元开起了乡村民宿。“家乡有亲人、有美景,还有赚钱的机会,我没有理由不回来创业。”孙继春说。

朱贵林在20年前一个人跑到外地做生意,辗转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城市,闯荡了十来年,却并没赚多少钱,2008年,朱贵林下定决心,回老家集安种人参。朱贵林种的人参全部是生长五年之后开始采挖,人参籽已经卖了一笔钱,人参叶还可以卖一笔钱,显然最值钱的还是地下的这些人参。如今,地里干活的时候,朱贵林经常把下一代的几个孩子带过来,让他们在现场学习和观察,尽快熟悉人参,掌握种植技术。

集安市大森林派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偎,原来在城里生活,现在却一头扎进参地,搞起了电商直播,现在有10多个主播卖人参,销售状况非常好。在刘有偎的带动下,附近不少村庄都搞起了直播,开起了网店。一批农民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创业,电商基因正一点点注入一个个村庄,电商意识正一点点深入人心,……曾经沉寂的农村,创业热潮已经苏醒。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乡土参园之间的经济图景,正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吉林省集安市副市长盖云波介绍说,集安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聚集政策、资金、生产、加工、物流、科研、服务等要素,打通先进生产力进入农业的通道,产业园已成为良种与良法相配套、生产与加工相配套、加工与市场相配套,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园。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张健]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