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集安万众创新:“老把头”解决新问题


来源:凤凰网吉林综合

七月的集安,参花正红,“参意盎然”。长白山脚下,人参故里,集安市,忙碌异常。一次次技术变革,一遍遍探索尝试,一幕幕创新活剧,集安万众创新,智慧之花开遍参园,工厂,科研单位。

丁洪伟 王雪 张雪 朱彬赫/文

 

七月的集安,参花正红,“参意盎然”。长白山脚下,人参故里,集安市,忙碌异常。一次次技术变革,一遍遍探索尝试,一幕幕创新活剧,集安万众创新,智慧之花开遍参园,工厂,科研单位。

吉林省集安市副市长盖云波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的“老把头”就是现在的技术员。他认为,让科学深入人心,推动万众创新,引导更多的“老把头”掌握更多科技本领,促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老把头”新故事: 从“土方式”到“高科技”

十几年前来过集安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山上都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地块,砍掉树木种植人参。放眼望去,满山蓝色——那是覆盖在人参地上的棚膜。

在清河镇,有着几十多年栽参经验的刘老汉,现在遇到了新问题。而传统的毁林栽参模式和人参忌连作的特性,使得这位手握“金山”的老把头,忙活了那些年也没赚多少钱。如何改变像老刘这样的参农所面临的现状?

为此,吉林省集安人参研究所会同吉林农业大学等11家科研院所、当地龙头企业,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人参规范化种植提升、系列产品综合开发及品牌培育研究”,搞起了非林地栽参项目。经过几年的研究,在非林地栽参的品种选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再来集安,蓝山全部消失不见,郁郁葱葱的树林改变了人们对集安的印象。

走进益盛药业的参地,连片平整的土地、灰色的棚膜见证着如今的变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参地选址、环境论证、操作规程、田间记录等,都是通过软件监控跟踪完成的,整个生产流程都是按照GAP标准实施。“过去参农种参都是肩扛镐刨,而现在我们以科技为依托,在科研院所和技术员的言传身教中,全程跟踪,确保了人参的品质。”

科技点石成金:破解永续发展问题

集安市有文字记载的人参采掘历史有1700多年,人工种植人参也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名符其实“人参之乡”“国参故里”。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集安市近年来着力打造人参这一王牌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名优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成为了集安的支柱性特色产业。

不但如此,集安还加大人参产业的科技研发,研究出了老参地再利用技术、复式棚膜、新品种选育、参用物料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4个,选育5个人参新品种,获得35项国家发明专利。集安人参研究所所长孙国刚说:“科技创新保证了人参的质量,实现了公司+科技服务+基地+农户的新型基地建设模式,可以说是中国人参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康美新开河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的毁林栽参,既破坏资源又污染环境,很难科学管理。“非林地栽参,不仅防止了山地枯竭,而且由于导入GAP标准,杜绝了非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穿上科学之衣:产学研协同创新

集安市大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益盛汉参、康美新开河、百济堂、红五味等龙头企业与吉林大学、吉林农大、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吉林省农科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通化师院、国家人参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参茸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等开展人参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专家团队合作创新,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惠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吉林省省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项、集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国、省、市各类研发项目26项,取得41项专利,选育5个人参新品种,开发人参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4大系列600余个精深加工产品,制定修编7项人参国家标准、1项人参行业标准,以及《人参非林地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开创和领导了国内非林地栽参技术先河,成为全国人参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和人参产业标准的重要来源地。

2018年,益盛、康美、百济堂等企业承担国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投入研发资金783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30万元,企业自筹5807万元),同比增长438%。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张健]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