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李阳前妻Kim:李阳不能控制我,舆论也不能控制我


来源:新京报网

我的声音是一个受害者的声音。如果我伤害了别的受害者,真的抱歉,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想让受害者认为原谅是一种解决办法。原谅不是解决办法。

12月初,Kim来北京时发短信问李阳:“有时间和孩子们过圣诞吗?”她似乎并没有为质疑与批评所困扰。

2019年11月28日,李阳前妻Kim在微博上公开发表“我将永远爱我的丈夫”,“我原谅了我的丈夫”,引发“疑似复婚”的猜测。Kim回应:“为什么我会放弃自己的权利?为争取到现在的生活,我抗争过那么久。”

公开原谅也引发争议——“施暴者不应该被原谅”、“可以私下原谅,不能公开表达”、“会让受害者觉得一定要原谅施暴者”……

时间点也显得不合时宜。三天前的国际反家暴日,微博网红宇芽自曝被前男友家暴,反家暴舆论正持续发酵。

已经回美国过上平静生活的Kim再次被拉回公众视线中。她向新京报解释,原谅不意味着施暴者可以逃脱法律惩罚。有了解决方案后,原不原谅只是受害者的选择而已。

Kim还讲述了“原谅”前后的故事,也谈了她如何消除家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她说:“现在,李阳不能控制我,别人骂我不能控制我,舆论也不能控制我。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

新京报记者多次联系李阳本人及疯狂英语总监徐先生,徐先生表示李阳工作繁忙,暂不便接受采访。

以下是新京报和Kim的对话:

“原谅”不代表施暴者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新京报:你为什么会发原谅李阳的微博?

 

Kim:美国感恩节那天,我和女儿讨论原谅是什么?李阳曾经用谐音的方法教英文单词,有一点幽默感。我学着说,“如果你原谅你丈夫的行为那是好大的祝福”,forgive(原谅)的谐音是“夫给福”。当时其实在开玩笑。我发给了李阳这个视频,他没有回答。

我女儿说我说得很对,原谅是对别人一个很大的礼物。但别人不能说你必须给。宇芽家暴的事情出来后,好多媒体联系我。我关心女性,女性的权利、家暴这些东西。但我想为什么我不能放手?所以我写了那个微博回复给媒体,让大家了解现在我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新京报:有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吗?

 

Kim:在美国,我只是普通人,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教汉语,天天接送小孩。我忘了在中国我是家暴的发言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我的错。

新京报:大家觉得你在国际反家暴日(后三天)发这个微博并不是很合适。

 

Kim:其实我不认为有什么冲突。我们必须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受害者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如果我说我一点不关注家暴了,那也是我的选择。

为什么要让受害者去承受那些责任?我们忍受过真正的暴力,所以我们也要对其他受害者负责吗?这不是公平的。这不是受害者的责任,而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我的声音是一个受害者的声音。如果我伤害了别的受害者,真的抱歉,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想让受害者认为原谅是一种解决办法。原谅不是解决办法。

新京报:大家觉得你可以私下原谅李阳,但不能公开发表。

 

Kim:宇芽的事情出来后,有五六个媒体联系我,让我说点什么。但我真的累了,我发微博是希望有人理解,我并不想永远做家暴的发言人。

但我后来发现,别人会把我的原谅当作是一个错误的例子,他们会对受害者说,“原谅他,看Kim现在多好。” 不是这样的!当年我为了离婚,跑过多少次警察局,做了北京的第一个保护令。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现在有好多人骂我、批评我,我接受,他们可以这样做,我理解他们不能接受我原谅李阳。我不是原谅家暴,我原谅李阳,是因为八年过去了,他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如果你现在问他,他不会再说家暴是中国的文化了。

原谅只是受害者有了处理家暴方法后的个人选择。但也许我不应该公开发表。

Kim在美国教汉语。图片来自Kim微博。

新京报:你具体原谅的是什么?

 

Kim:原谅是我内心的感觉,我原谅了他这个人,但我不会原谅他家暴的行为。

当初家暴后,有人对我说,“他是你孩子的爸爸,是你的爱人,你必须原谅他。”这是不对的,别人不可以说“你必须原谅”。警察、法院、医生,他们都不能让你原谅。我现在特别害怕别的受害者去警察局,警察会说:“你看,李阳和他的太太和好了。”没有。原谅是受害者自己的选择,是个人的感觉,别人不能干预。

我还看到好多人评论:“(之后)他打死你,是你的错,你活该。”这个逻辑就是,老婆做饭不好吃,老公可以打她,她活该。孩子考不好,家长可以打他。这是受害者有罪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受害者。

责备受害者,只会让事情更糟,受害者害怕听到“这是你的错”,这会让她们害怕公开家暴。

“原谅”不代表家暴没问题,不代表施暴者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家暴是一个循环,必须切断

新京报:你和李阳没有复婚吧?

 

Kim:我永远不会复婚。我为争取到现在的生活,抗争过那么久,现在复婚的话,等于放手了我的权利。所以我当然不会复婚。

在美国,儿童心理医生建议在孩子面前,不能说ex-husband(前夫),这会让孩子害怕,让他们觉得妈妈也可以除掉我。所以我从来不说ex-husband(前夫)。李阳也从来没有叫我前妻,离婚之后好多年,他依然叫我太太,这是我们的习惯。

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李阳微博的标签是“疑似复婚”,我觉得有点在炒作。

新京报:微博这件事之前,他有没有向你道歉?

 

Kim:他没有向我道歉。过去,他打完我后说,对不起,肯定是最后一次。但我要的道歉,不是针对暴力的事,而是所有的事。而且他一直认为他是受害者,是我伤害他,伤害他的公司,伤害他的声誉。

新京报:你和李阳是怎么“破冰”的?

 

Kim:我们离婚后,孩子提出想见他,那次我真的很痛苦,我还不想见他。但我觉得这不是孩子的错误,所以我安排他们一起吃饭。

去年圣诞节,李阳来美国看我们。美国圣诞节是最热闹的,但是他不舒服。因为在美国,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赞美他。

爱是了解。所以今年(圣诞)我觉得我可以带孩子来看他。他现在也了解我了,在我心里,孩子是第一位。

Kim和李阳合照。图片来自Kim微博

新京报:现在李阳和女儿们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的?

 

Kim:每年他们会见两三次面,主要在暑假和圣诞节。有时小孩的生日或者圣诞节,他没回来,我会不满意,但我的女儿们特别懂事,她们很理解李阳,说“爸爸很忙,他要帮助别人的!”

我很佩服她们,她们爱爸爸,但是有自己的界限。李阳让女儿们帮他教英语、做广告,她们会说我不要。我觉得最成功是我的女儿了解,爱最重要是爱自己。

这是我要分享给其他妈妈和孩子们的——爱不意味着没有限制。好多年前我的想法是不对的,我觉得可以接受他一切的行为。

李阳也在改变。他爱他的工作,但爱家庭对他来说并不容易。他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爱,所以他根本不懂如何表达爱。现在他能给孩子和我爱的感觉,我很感激他,对他来说是不容易的。

李阳在美国和女儿们过圣诞节。图片来自Kim微博。

新京报:她们眼里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Kim:她们觉得爸爸有点可怜,觉得他不懂爱。我大女儿17岁了,她说:“妈妈你小心一点”。她觉得我放得太开了。她害怕他会伤害我,不是用暴力,而是感情上的伤害。但那是生活。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受伤,有时候快乐。

新京报:离婚之后还会对李阳感到恐惧吗?

 

Kim:当然很害怕。李阳的脾气很厉害,他给我发过很多威胁。李阳想控制所有。所以在美国他很不高兴,他不会开车,不是他的房子,没有助理在旁边。当他想控制又不能的时候,他真的很不舒服。

暴力是关于控制。好多施暴者用暴力去控制他们的老婆和女朋友。我也担心李阳会控制三个女儿。但是现在我觉得,她们很勇敢,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他控制。

现在,我有自己的钱、工作、房子和新的生活,我们是平等的,他不能再控制我了,所以我不再害怕了。我希望其他受害者知道,最重要的是,必须挣脱这种控制。

新京报:消除家暴对孩子不良的影响,你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Kim:她们必须听到爸爸自己说出来,这是不对的行为。我们离婚后,我要求李阳必须当面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错的。那天他非常生气,但是他说了。

第二,是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孩子们说过“我恨爸爸”、“我不太明白,爸爸为什么打你?”还有“妈妈我太痛苦,我不要看到他。”。我说,我理解。不能说,“哎那是你爸爸,你别说了”。

我最小的女儿受到了最大的影响,现在她很容易哭,我觉得她有一点的PTSD。她快三岁时看到了家暴的画面,当时其实是她救了我,她向李阳喊,别动!那一分钟李阳看向了她,我才可以站起来,可以跑掉。后来她对我说,下次爸爸再打你,我会用剪刀,用筷子,我会杀了他。这话很吓人,家暴也给了孩子暴力的想法,让她觉得她可以用暴力保护我。所以后来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后来她们说我要看爸爸,我想念爸爸。她们比我预想得更早地说出来了。

我给她们很多机会说出她们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会变成一个暴力的循环。在家暴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受害者或施暴者。所以很重要的是要打破循环。

李阳和女儿们在一起玩。图片来自李阳的微博。

李阳不能控制我,舆论也不能控制我

新京报:你怎么看宇芽家暴的事情?

 

Kim:现在大家的态度是进步了。这次我几乎没有看到有人批评宇芽。2011年我说出来的时候,有一部分支持我,还有好多人骂我,说“家丑不可外扬”,有人还向我吐口水。当时李阳对我说,那是中国文化。但是文化也能改变,我看到了。

我很开心宇芽能说出来,还找人帮助她,找到对方的前妻(拍视频),这是很正确的做法。有好多受害者对我说,“我不要破坏我的家庭,不要伤害我的孩子,我爱我的丈夫,我只想改变他暴力的行为。”

我希望受害者能了解,遇到家暴后,一定要找别人或组织帮助你,比如你最好的朋友、妇联、联合国的妇女组织,或者NGO(非政府组织)。但是你不能认为自己单独一人可以改变对方的行为。

新京报: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你怎么看?

 

Kim:这是事实,但我觉得这个口号会伤害受害者。它给人感觉,你没有离开,所以是你的错。

我接触了近两千个受害者,我没有碰到第一次就离开的。一个是爱的问题,一个是生活的问题。简单地对受害者说,他打你,你必须离开。去哪里?很多丈夫知道她们的家在哪里,回家或者去朋友家,可能都不安全。我是幸运一点,因为李阳一直在外面,我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但是其他受害者没有。

如果她们要离开,她们要安排孩子、房子和钱等等问题。她们需要一个支持网,需要计划。我希望受害者知道,如果第一次没有离开,我仍然可以离开,仍然可以结束它。

当然,这口号对没有经历过家暴的人是一个对的态度,要对家暴说不。但如果你已经发生了家暴,你就得想其他的方法,而不是只说不,那太晚了。

三个女儿举着Kim反对家暴的牌子。图片来自Kim微博。

新京报:你现在是一个人在抚养孩子吗?

 

Kim:离婚后第一年,我把孩子们寄宿在学校,我告诉她们,给妈妈一年时间,我可以赚钱,我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一年,我天天工作,开自己的演讲,开设家庭教育的工作,后来我在美国买了一套房子,我把孩子带去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京报:为什么称自己为家暴幸存者?

 

Kim:在美国大家喜欢叫受害者是“幸存者”。如果你听到“我是一个受害者”,这让你感到软弱,如果你软弱,你就没有出路了。所以称自己为幸存者很重要,你幸存下来意味着你是强大的,你可以找到出路。

新京报:你选择原谅和称自己为幸存者,是一种自我赋权吗?

 

Kim:当然。我希望其他幸存者可以意识到,如果你不想结束你们的关系,不想离婚,可以不用结束;如果你要离婚,不看到对方,也可以,那是你的选择。

不让别人控制你的选择,这是一种自我赋权。现在,李阳不能控制我,别人骂我不能控制我,舆论也不能控制我。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

新京报记者邵媛媛实习生张芷汀

校对何燕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席海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