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乡间情曲 生命律动 ——观齐英石作品


来源:中国吉林网及电子报

初见齐英石作品,一股浓郁的乡情扑面而来,其笔下的黎、苗家女子秀丽端庄,或喜笑颜开、或树下小憩,无不生动可爱,似有谈笑低语之声从画中传来,不绝于耳。

红棉花开(中国画)

黎家春声(中国画)

香蕉地(中国画)

徐恩存

画家简介

齐英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五届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友好画院画家,中艺财富画院签约画家。1954年生于吉林省,祖籍辽宁,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

初见齐英石作品,一股浓郁的乡情扑面而来,其笔下的黎、苗家女子秀丽端庄,或喜笑颜开、或树下小憩,无不生动可爱,似有谈笑低语之声从画中传来,不绝于耳。画中女子恍然若海南乡村之所见,近在眼前却又难以触及。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花草树木、草棚芭蕉,和羞涩含苞的少数民族女子相映而成,在绘画中营造了一个伊甸园般的人文生态环境。

用笔轻松,形象逼真且神采洋溢,既有艺术创造的坦然,又有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倾慕,一笔一画皆无苟且之意,点染穿插颇有大匠之心,画面呈现出脱离尘俗的气象。他笔随意转,运用舒展平实的笔墨能力和驾轻就熟的写形意识,更使他的作品具有动静相成的禅意,体现出生命的力量,显露出洒脱空灵的意味特征于浓淡有致中,愈发显出水墨皴擦间的绚烂。画家不仅找到了更能体现生命律动的新的精神家园,传达出浓郁的田园气息,还给人以一种脱胎自然、高于自然的纯静博大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人物画非常讲究“随类赋彩”。英石对传统的绘画精神做了放大性的处理。在绘画审美上,他往往是随感觉而赋彩、赋墨、赋笔、赋情的。他笔下的人物面部表现是有明暗关系的,但这种明暗关系不是素描的块面因素带来的,而是他的笔墨情绪的外化,是他对人物表情的第一感觉。他的人物很少是孤立的,无论是人物个像还是人物群像,他都把人物放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画面的处理,通过环境的气氛和人们的情绪的结合,达到对人物精神层面的把握。在这些人物图中,每个人的神态都是独有的,从根本上超越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在人物精神表现上的概念化。

国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始将“逸格”列于“神”“妙”“能”三格之上。唐代张彦远则有五品之说:自然、神、妙、精、谨细。他把“自然”列为第一等,以“自然为上品之上”。张彦远的“自然”和黄休复的“逸格”为上说,实为同一审美理想的体现,大抵是指出于自然不拘泥于形似,笔墨简炼而神韵俱合,达到超越理法的自然境界,返朴归真的作品,代表着常格之外的特殊层次。英石作品尤为突出的是作品中强烈的“自然”气息,浓厚的海南少数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恬静的乡野风光是他信手拈来的绘画题材,给人以清淳质朴而又亲切自然之感。

对自然之物象,不是在作浅层的描述,而是一种自我情感状态的自然流露,没有程式化的套路,没有造作工匠之气息,不媚不俗。在他笔下的那些农村村姑,那些花树藤蔓,都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赋予色物与线条以生命的自然律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的作品中没有刻意的造作和生硬的铺排,而是以朴实无华的直接叙述手法为主,真诚而从容地娓娓道来,情感的深刻和手法的纯粹相得益彰,弥足可读。其作品从严谨的大场景铺排,到富有情趣的小品式演绎;从人物形象的把握,到内在精神的表达;从构图布局的安排,到画面节奏的变化,都表现出了画家丰富敏锐的艺术感觉与把握画面的能力。质朴,深沉,又不乏浪漫,这些艺术特征,将人们的视线牢牢地锁定在他的画面上。

对于传统依然有着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但他在另一方面又绝不把自己拘泥于现实主义的窠臼之中,甚至不屑于以单纯的精确再现来谋取观者的视觉认同。相反,从他的作品创作轨迹可以发现,任何既定的范式或框架都没有成为他的障碍,一直都尝试着在现实主义的主调中对各种艺术手法加以熔铸和锻造。

对于少数民族女子的描绘,英石巧妙地彰显了她们最为本真的一面。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没有被时尚的衣着和华丽慵懒的氛围衬托,而是在现实生活的画卷中勾勒出她们固有的特色,令她们显得真实、立体而可亲。这些健壮的少女,在大山深处辛勤地劳作,播种着希望,享受着爱情。

英石以他酣畅的笔墨和绚丽的色彩播撒着对海南这片热土深深的爱,他在用充满灵性抑、仰、顿、挫的笔墨尽情讴歌着勤劳的海南人民,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情境,娓娓地诉说着生息故事。它仿佛是一首朦胧诗,具有悠远的梦幻美和土地、劳作、生活的情趣,那悠扬的乡间情曲和土地之音在耳边经久不息,在现实主义旗帜下,他用风格独具的绘画精神启迪着人们的智慧。

吉林新闻

[责任编辑:zhaojj-vpn]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吉林今日推荐

长春新闻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