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上演直播带货
吉林
吉林 > 资讯 > 正文

本报记者 张欣禹

正值秋收大忙,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放眼望去,遍野铺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14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台收割机在稻浪中来回穿梭,三三两两的村民提着编织袋等在一旁,远处田埂上,整齐地码着一袋袋稻谷,而这一幕繁忙的秋收场景,也同时出现在榆树市老董家生态家庭农场董玉辉的直播间里。

“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农场的秋收,都是绿色种植,晾晒后我们不马上抛光,现吃现磨,尽量保留稻香的原味。有想下单的直接和我们管理员联系。”董玉辉站在稻田中,撮起几颗稻粒,给直播间观众讲解着品牌特点,讲述着这片黑土地的变化。

镜头拉近到收割机走过之处,画面中铺开的秸秆如同草席。“现在的农机真厉害,这么快就收完了”“机器后面留下的秸秆有啥用”,直播间里大家在感叹迅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同时,对一些农活儿也产生了好奇。

“过去我们不重视土地保护,产量和地力同时下降。现在我们利用秸秆保护土地,种出了更好的粮食,所以大家要珍惜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粮食。” 董玉辉说,今年秋收直播,除了为合作社增收,也希望让农民了解到好的种植方式,让人们加深节约粮食的观念。

随着一片稻田收割完毕,直播转镜到了加工厂,晾晒、打磨、煮米……一上午,观众目睹了从水稻到米饭的各个环节。香喷喷的米饭在董玉辉的手里冒着热气,饭粒在无滤镜的镜头下软润饱满,赢得了观众的赞叹,大家纷纷在屏幕上发出了馋嘴的表情。当天,就有5吨新大米被订购出去。

如今,直播带货不仅成了董玉辉的新“农活”,也帮助农产品上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服务好农户的同时把稻米推销出去。“我希望每卖出一份产品,就可以为周边农民增加一份收入,搭建好农户与消费者中间的桥梁。”董玉辉说,直播不仅要开到田间地头,开到村民的家里,更要培训农民学会边播边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