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兴福的幸福生活 ——长白山池西区东参村第一书记丛琳的帮扶故事
吉林
吉林 > 资讯 > 正文

蔡兴福的幸福生活 ——长白山池西区东参村第一书记丛琳的帮扶故事

本报记者 韩金祥

今年67岁的蔡兴福是长白山池西区东参村村民,自从2017年因心脏病做了搭桥手术,他与同样疾病缠身的妻子就只能靠低保和村里的产业分红维持生活,吃药费用不少,经济压力很大。

蔡老汉想过好日子,但力不从心。

“我擅长种植,一直想弄个蔬菜大棚增加些收入。”蔡老汉说。但药都吃不起,哪来的资金盖大棚啊。

蔡老汉愁在心里,东参村第一书记丛琳把他的“愁”放在了心里。

丛琳是长白山社会办民族宗教科科长。2018年9月,她来到东参村担任第一书记。在驻村的第二天,丛琳就开始逐户走访,把村里贫困户情况摸了个清楚。蔡老汉的难处,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随后的两个月里,丛琳多次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跑企业争取资金,又协调拆迁部门收集拆迁使用过的大棚钢管……最终,在2018年11月,丛琳筹集了4万元资金,带领驻村工作队,很快帮助蔡老汉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去年开春,丛琳又筹集3000元,为两个大棚购买了棚膜。尤其令人暖心的是,驻村工作队还协调住建局和市政公司,在通往蔬菜大棚的土路上铺上了方砖。

2019年,丛琳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最后确定白山市某企业承包并购买了蔡兴福夫妇种植的绿色有机大棚蔬菜,蔡兴福夫妇负责日常打理,仅此项收入就达2.2万元,蔡老汉的日子从此有了新起色。

“为我做的好事太多,一时不知从哪说起……”在记者面前,蔡老汉腼腆起来,“像我这个年纪,身体又这个样子,还能靠劳动创造财富,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全靠丛书记和工作队了。”

记者随蔡老汉来到菜地,绿的豆角,红的柿子,煞是喜人。

“蔡大哥,今天早上咱们摘什么菜到市场卖?”

“黄金钩和四季豆!”蔡兴福兴奋地应答。

“今后有困难,一定要找我。”与丛琳第一次见面时,丛琳说的这句话,蔡老汉记得最真切。

蔡兴福治疗心脏病的药品没有了,他打通了丛琳的手机。很快,10盒药及时送到蔡兴福家。

天气变暖,大棚需要盖棚膜了。丛琳带领村里的志愿者趟着积雪赶到,没多久就将两座大棚的棚膜盖好。

蔬菜大棚需要种子育苗了,丛琳自掏腰包,将优良的蔬菜种子送到蔡老汉手中。

……

在丛琳的影响下,驻村工作队也成了蔡兴福的“及时雨”。今年春节过后,几场大雪把通往蔡兴福家的路给堵死了,驻村工作队立即组织人员冒雪清扫,保障了村民通行,也顺畅了蔡兴福出入蔬菜大棚的通道。

随着田间作物的成长,豆角需要搭架条、玉米需要间苗。驻村工作队和村班子成员总是按时相助。

随着蔬菜的上市,蔡老汉的蔬菜销售遇到了困难,丛琳率领驻村工作队带着蔬菜到大集上售卖。同时,她多方面联系池西区食堂、驻村企业、社区,为其销售黄瓜、豌豆、土豆、小菜等。2019年至今,驻村工作队帮助蔡兴福销售蔬菜累计收入3万余元,蔡兴福的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您的幸福是什么?”记者问。蔡老汉坦言:“扶贫政策好,扶贫干部亲,蔬菜大棚让我脱贫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