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深度∣连续19年保持良好!吉林靠什么?
吉林
吉林 > 城市 > 松原 > 正文

凤凰深度∣连续19年保持良好!吉林靠什么?

凤凰网吉林 贺宝庆/文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吉林省查干湖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五年来,吉林省将殷殷嘱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检验标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面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2.15%!

湿地保护率45.22%!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吉林省公布最新生态“成绩单”。

连续19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绿水青山黑土地,蓝天白云好空气。

“大美吉林”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标配。

成绩单的背后,是吉林省始终如一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一代又一代的人接续奋斗取得的。

“大美吉林”不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福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

高品质生活的吉林标配

盛夏时节,长春汽开区富民湿地公园绿树成荫,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野鸭在其中嬉戏觅食。这里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和外国专家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而在长春市民刘昱的记忆里,早些年这里一度是让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泡子”,住在附近都不敢开窗户。

这片湿地属长春新凯河流域水系,曾经一度成为城市的纳污沟,是吉林省唯一受人为污染导致的劣五类断面。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肖尊东介绍,新凯河沿岸大小污染源众多,上游沿线分布10座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河流。此外河流生态基流严重不足,水体自净能力丧失殆尽,治理难度相当困难。

对此,长春市狠下决心对新凯河流域进行整治,通过实施了汇水范围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南部-西部污水处理厂连通等一大批工程项目,使得新凯河在去年底成功消除劣五类水质,目前已跃升到四类水平。

肖尊东介绍,吉林省今年上半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6%,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现在,每到傍晚,刘昱就会和伙伴们在这里来一场Citywalk。

“水清河秀,不仅我们愿意来了,野鸭和水鸟们也愿意来了。”刘昱说,好的环境不仅提升了居住的幸福感,还增加了在这里工作的动力。

长春汽开区富民湿地公园。 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长春汽开区富民湿地公园。 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新凯河治理是吉林省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吉林,阡陌纵横,水系联通,激活了松嫩平原勃勃生机。

夏日查干湖,荷叶田田,水鸟游弋。

来自温州的游客黄炜栋第一次来到查干湖,忍不住惊叹这里的水清湖秀。

查干湖自古以来就是当地满族渔猎部落的圣湖。不过由于环境的侵蚀,这里一度面临水域缩减、水质下降的困境。

吉林省通过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查干湖生态修复工程等24个项目,激活了查干湖水系。

“查干湖珍稀鸟类已由239种增加到276种,栖息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吉林省前郭县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鞠志坚介绍,如今的查干湖变得天更蓝、水更清、鱼更肥、鸟更多。

水之道在利万物而不争。

如今的查干湖不仅孕育了肥美的胖头鱼,还为浇灌了查干湖稻米,成为“鱼米之乡”。

查干湖野鸭湾。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查干湖野鸭湾。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吉林人民触之可及的生态“福利”。

七月底在长春,一场“蓝天盛宴”如约而至。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一架架国之重器,在蓝天白云之端画出一幅幅强军强国画卷。

“吉林蓝”因此也给65万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吉林蓝”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吉林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8年的83.3%提升至2022年的93.4%;PM2.5浓度由4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

作为北方地区,吉林省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实属不易。

自2021年起,吉林省全面实施秸秆全域禁烧。

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白山市纳入了国家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2.57%。

吉林省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291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66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965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252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完成深度治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成为高品质吉林生活的标配。

筑牢生态安全的吉林责任

盛夏时节,嫩江河水汤汤。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碧水荡漾,微风送爽。

前来观光的游客也许不曾想到,这里早年因湿地沙化、荒漠化,陷入断流的困局。

当地通过清淤疏浚、退耕还湿、植被恢复、修建渠桥涵闸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重现了湖波荡漾。

“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鹤和丹顶鹤等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也是这里的常客”。在嫩江湾湿地公园工作3年的讲解员王锐说,经过整治后的嫩江湾旧貌换新颜。最明显的是水鸟数量明显增多。现在这里的湿地水鸟种类占据了吉林省50%以上。

大安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大安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筑牢吉林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铸就白城生态发展底色。”白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晓强介绍,在完成124个泡塘连通工程基础上,白城市又启动“引嫩入白”扩建工程,可灌溉水田50万亩,为沿线增加60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通过累计造林260万亩,白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6%。

吉林省通过在西部地区启动“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修复16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重要湿地30万亩。“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建设实现了203个湖泡全部连通。

曾经的瀚海荒漠盐碱地,如今变成了水草丰茂、稻田成片。

这不仅成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环,更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在吉林东部,莽莽长白丛林。长白山及其支脉由北向南伸展,如同温暖的臂膀,保护着身后的孩子。

得力的生态保护措施使得长白山生态系统有效恢复。丛林之王——东北虎重归山林。

最新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由27只增至50只,东北豹数量由42只增至60只。

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的增加,它们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身影也频频进入人类的相框,“人虎对峙”成为热议的话题。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也被评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现在,吉林省构建了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主体、36 个自然保护区为基础、88个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牢牢地守住了生态屏障。

吉林省的生态屏障构建不仅在山林之间,也在城市之中。

在吉林省,共有15个市县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个市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16%和41.14%。

长白山余脉之下的梅河口市,当地投资30亿元建设8个主题公园和36个城市花园,连通城区的生态水网工程造就了东北的江南水乡。这里因此成为了知名度颇高的“网红城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人口外流的背景下,梅河口市逆势成为城区常住人口持续净流入的城市之一。

人勤春早成为奋进中的吉林赞歌。

虎啸山林、鹤舞水乡,成为“生态吉林”的好声音。

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事件。坚决扛起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政治责任,吉林省已经将生态安全当作安身立命之本和永续发展之源。

高质量发展的吉林样板

生态环境的改善塑造了吉林的新西部。而正在进行的另一场变革,将使西部成为“希望之地”。

在吉林西部广袤的平原上,巨大的风车和光伏板,正在制造可靠的清洁能源。

过去五年,吉林省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翻了一番,由778万千瓦增至1587万千瓦,这是吉林西部创造的新奇迹。

“陆上风光三峡”“氢动吉林”等吉林省重大能源产业项目布局于此。

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是吉林省和中国中车联手打造的一个百亿级风电产业项目。

“这个项目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体现了‘中车速度’和‘吉林精神’完美结合”。吉林中车风电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穗敏介绍,目前工厂已建成风机总装、叶片、电机、储能、塔筒五大板块厂房以及配套设施。这里是国内配套最齐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全产业链产业园。

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总装车间。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总装车间。凤凰网吉林 马宏波/摄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聚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该项目新能源装机80万千瓦,年制绿氢3.2万吨,年制绿氨18万吨,绿氢制备规模将创下目前国内之最。

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赵楠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全力助推吉林省化工、汽车、农业等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大安市新平安镇,融合了光伏发电、生态治理、药材种植、农业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光伏+”“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伏发电可供村民生活所用,同时也可用于种植大棚取暖。大棚种植的蔬果、中药材还可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负责人毕贵和说,自去年底并网发电开始,该项目6个月累计发电4080万千瓦时,发电收入1420万元。按照25年运营期计算,其收入总额约5.5亿元,扣除运营成本,年均可收入乡村振兴资金约1700万元。

绿色正在成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传统优势产业,目前以奥迪一汽新能源、一汽弗迪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着重在推进绿色转型升级。

“旗E春城、旗动吉林”行动已经在全省建成新能源汽车换电站49座。

以石化产业著称的吉林市,正在发力转型升级。吉化120万吨乙烯、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获批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与排放标准处副处长李云飞说,围绕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环保部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优质环评审批服务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要素保障。

此外,吉林省深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速“两山转化”。

全省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跨上800亿斤台阶,单产居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第1位。

“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走进千万家庭,成为安心之选。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吉林成为避暑、冰雪旅游胜地。长白山、查干湖等夏日避暑胜地。2023年春节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154.6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1.78亿元,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

不负青山,不负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山清水秀、繁星闪烁、鸟语花香、虎啸鹤鸣常驻白山松水间。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吉林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用“长牙齿”的制度为青山常在、蓝天常驻、绿水常清提供可靠保障。

现在,吉林省以绿色引领、安全筑底、黑土强基、环境增彩、两山推动、多元共治为路径,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引领区,高标准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典范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