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首部聚焦医美整形题材的电视剧《以美之名》热播,引起广大网友对审美的广泛讨论。这部剧则告诉所有人,我们的美丽没有定义,追求美的勇气,从来不应该被审判。
剧中女主乔杨,作为一名整形医生,她明确提出气质的重要性,拒绝千篇一律“网红脸流水线”,为生病女孩定制了专属方案,她说:“美不是复制粘贴,是忠于自我的棱角。”在剧集播出中,弹幕不断飘过“终于有医生不说网红脸了”、“原来整形不是复制粘贴”、“要整出自己的气质”等数万条共鸣内容。
近日小红书气质美学话题引发热议,博主提出容貌不满实质是负向气质不满的观点,尤其分析了憋屈气质的形成机制:青春期因严厉管教或亲情缺失产生的压抑心态,可能抑制上颌骨发育,形成鼻基底较低的中凹脸型。这种将心理成长与面部发育关联的解读引发共鸣,有网友现身说法:确实如此,童年缺爱造就了我的中凹脸型。
但是,对于气质美学的研究并不止于理论,如何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个人气质呢?张红松教授与静博士集团旗下的爱我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研发了一台气质设计机器人,目前已投入美业使用。
使用者只需要使用这台气质设计机器人拍摄三张面部照片,即可自动合成一张3D人脸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等待2-3分钟的时间即可获得一份AI检测报告,通过报告,使用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颜龄、变美指数,以及自己的正负向气质,通过衰老、美学、气质分析,可以获得详细的检测报告。
气质美学这一审美视角火爆并非偶然,它能放大使用者本身的魅力,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美与自我的关系,不再盲目追逐千篇一律的外在模板,而是回归到对自身特质的尊重与雕琢。
来源:中国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