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高句丽王城的前生今生

集安:高句丽王城的前生今生

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隔着一条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满浦市。这座小城在2017年因为一部电影而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这一年,大鹏在故乡集安拍了电影《缝纫机乐队》,电影里出现的那把大吉他,一度成为新的城市符号。在为人熟知之前,集安曾两次令历史铭记: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先遣队从这里夜渡鸭绿江,几天后主力部队兵分三路跨过鸭绿江,集安(辑安)就是其中一个渡口;2004年7月,集安和辽宁桓仁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集安包括43处保护区。2018年7月,趁着去鄂伦春旗参加师姐婚礼的机会,我和朋友特意前往集安去看看低调的高句丽遗址。

一、前世:回望高句丽

熟悉韩剧的朋友应该记得古装剧中经常出现李姓皇子,那么韩剧里的高丽是否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呢?答案为否。高句丽通常指“高氏高丽”,公元前37年建国,至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被唐所灭,所以说隋炀帝与唐太宗“远征高丽”,其实是征的高句丽。我们通过影视作品所熟悉的高丽王朝建立于公元918年,936年太祖王建统一三韩,比北宋的建立时间还要早一些。高丽国主要统治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因王族姓王,又被称为“王氏高丽”。1392年李成桂废黜国王,建立了李氏政权,并从当时的宗主国明朝那里获得了“朝鲜”的国号,史称“李氏朝鲜”,四年后李成桂正式迁都汉城,奠定了今天首尔作为南韩首都的历史基础。因此一些韩国人乐于前往集安寻祖,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史书中最早记录高句丽建国历史的是《魏书》,《魏书·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者,出自夫余,自言先祖朱蒙……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朱蒙本是夫余国的一个王子,但遭到其他王室成员的迫害,于是向南逃到纥升骨城(一般认为是辽宁桓仁五女山城遗址),建立高句丽王朝,史称东明王。

四十年后,琉璃明王移都国内城(3年),直到长寿王十五年(427年)才再次迁都平壤,在此期间,集安一直作为高句丽政权的王城,长达400余年。集安的高句丽遗址分为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三大部分,主要开放区域是丸都山城、好太王陵、将军坟和禹山墓区。几个景区有联票,但是联票不能享受学生证的半价优惠,所以能打折的朋友还是单独买票比较合适。

集安市区地图(图片来自谷歌地图)

本以为是世界文化遗产,慕名而来的游客应该很多,但几个遗址逛下来,碰到的参观者寥寥无几,只有两三个韩国夕阳红旅游团。好太王陵区矗立着著名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其父立的功德碑,这座六米多高的碑记录了高句丽的建国神话和好太王一生的功绩,历经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字迹多有漫漶,但仍不减当年的气度,与山丘般的太王陵一起守望着前世的高句丽王朝,见证千年的历史变换。

好太王陵

将军坟其是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外部作七级方坛阶梯,高13.1米,外形与埃及金字塔颇为相似,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是高句丽积石墓的代表,积石形态比好太王陵规整很多。但这座王陵是否真的使用过,还存在争议,因为长寿王在位期间迁都平壤,去世后未必会归葬故都。但无论真相如何,将军坟作为高句丽积石墓的成熟形式,为我们展现了独特的设计与建造形式。 将军坟整个景区的规模不大,除了王陵之外,还有几座小规模的陪葬墓。

将军坟

不得不吐槽一句遗址区的文创产品和文创产业实在太落后,文化周边只卖普通的单张明信片,每张高达20块钱,且没有邮寄服务,迫使素来有收集明信片习惯的我只得作罢。

太王陵和将军坟距离较近,而丸都山城在集安西北方向,需要折回市区再乘车前往。因此在参观完太王陵和将军坟后,我选择先去看集安口岸,等待第二天再去丸都山城和五盔坟。2017年的8月,我在喀什噶尔的红其拉甫国门,国境之西是巴基斯坦;2018年的7月,我站鸭绿江边,通过相机观看对面的朝鲜乡村。1950年,我的姥爷和数万名来自山东的年轻人一起跨过鸭绿江,可惜是在丹东渡口。

集安口岸

从市区打车去丸都山城,来回需要五十块钱。我们乘坐的出租车,司机家正好在山城附近,他本来准备去山里打泉水,于是顺路捎上我们。

高句丽王城遗址分为两部分,山上的丸都山城和山下的国内城,丸都山城的主要功能是夏日避暑的“夏宫”以及作为防御区域的“山城”,国内城则是“平地都邑”,供日常生活使用,山地与平原相结合,互为倚护。曹魏正始五年(244年),高句丽进犯辽东,幽州刺史毋丘俭出兵征讨,攻破丸都山城,《三国志》记载“俭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1906年,集安农民在修路时挖出了著名的《毋丘俭丸都山纪功碑》残片,该碑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毋丘俭丸都山纪功碑(图片来自网络)

山城呈簸箕状,东、西、北三面城垣垒砌在山脊之上,外临峭壁,北墙最高处可达5米。站在城墙上向下俯视,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贵族墓葬,随着高句丽政治中心的南移,山城和墓区逐渐荒废。

1982年第二批国保

山城下的贵族墓葬

丸都山城与国内城位置示意图(图片来自 《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2期)

国内城遗址大部分早已被城市覆盖,在市区经常可以看到建筑基址和一段一段的城垣,没有形成完整的参观区。市中心的高句丽遗址公园,如今绿化得郁郁葱葱,七月炎热宁静的午后,树荫下坐满了打牌消遣的老头老太们,当傍晚来临,她们的身影路过夕阳下的城垣,不久之后又会出现在江边的广场舞队伍中。

即使跨越千年,但高句丽早已与这座城紧密相连,这些遗留下来的痕迹见证千年的风霜,如今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与一方水土一方人相依。

在遗址公园内打牌的老奶奶们

二、今生:边境小城

集安是一个县级市,隶属通化市,距通化市区100公里左右,是我国的对朝三大口岸之一。从沈阳或长春没有直达集安的火车,需要在通化转车,从通化到集安每天对开三趟绿皮火车,全程三个小时。我坐的是早晨七点半的那趟火车,七点钟到达通化后,不用出站就可以直接换乘前往集安的火车,上车补票即可。

从通化到集安的地形图(图片来自谷歌地图)

从通化到集安的铁路是梅集铁路的一部分,1932年6月日军占领集安,1935年10月开始对梅集铁路沿线进行勘探考察,分三段修筑了梅集铁路。同时又架设鸭绿江大桥,连接中国与朝鲜,至1939年秋天,梅集铁路全线贯通,时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的张景惠参加了在鸭绿江大桥上举行的通车典礼。从1939年至1945年,大量来自东北的煤炭、木材等资源通过鸭绿江大桥被运送至朝鲜,再由海路运回日本本土。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当时还在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本打算乘火车到集安,再过鸭绿江从朝鲜逃到日本,但到达通化大栗子沟后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无奈之下颁布退位诏书。这是而立之年的溥仪人生中颁布的第三份退位诏书,第一份诏书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社会,第三份诏书则宣告了伪满洲国在东北十三年的统治终结。

这条曾经为侵略者服务的铁路线如今成为沟通朝鲜的一条重要通道,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第42军先遣部队从集安秘密渡江,吹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气壮河山的号角。从1950年至1953年,集安渡口先后向朝鲜运送了四十余万志愿军战士和不计其数的战略物资,无数的年轻人从这里迈出国门,奔赴一场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正义保卫战,然而很多人却再也没能回到江对面的祖国。

集安鸭绿江国际铁路大桥

1954年中朝双方签订国际联运协议,每天会有四趟列车通过鸭绿江铁路大桥,由于只有13公里,因此被称为“世界最短国际列车”。现在集安已经开通了赴朝鲜旅游的线路,但和丹东的赴朝旅游相比还是显现出一定的劣势。一是从外地进入集安距离远,交通也不如丹东便利,倘若不是为了参观高句丽遗址,大部分游客不会绕路从集安入朝。二是集安对面的满浦不如丹东对面的新义州发展的好,新义州地处鸭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而满浦多山,从集安遥望满浦,满眼苍翠起伏的山脉,看不到城市的样貌。

夜幕降临,市区的鸭绿江广场人潮涌动,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有卖烧烤的摊贩,氤氲的烟火气为这座小城的夏日增添了活力与温情,江对面已漆黑一片。站在江边再吹一吹夏日的晚风,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

三、火热的美食:高丽火盆

高丽火盆是集安特有的美食,是将豆腐、豆芽、米肠、牛肉、牛肚、牛筋、五花肉等食材调味炒制后放在大平底盘上,再用火盆炙烤完成。其中,米肠是东北朝鲜族的一道特色美食,用猪肠、大米、糯米、鲜猪血及蔬菜调味制成,属于灌肠类食品,朝鲜族的名吃血肠汤,便是以这种米肠为主材料,熬制成汤类食物,与常见的四川及广东腊肠吃法不同。

火盆驱寒,是冬日里极佳的美食,分为大中小盆,非常适合聚餐。夏天来吃火盆的我绝对是勇士,一边要忍受炭火的炙烤,一边要享受美食的火热感。高丽火盆早已成为了集安美食的一道名片,市中心有“火盆一条街”,分布着十几家高丽火盆店,可能是因为夏天吃火盆实在太热,食客寥寥无几,几乎没家店的老板都坐在门口一边择菜洗菜,一边招徕顾客。入店点餐之后,可以去调制自己喜欢的蘸料,种类还挺丰富的,不过切记不要调咸了,锅底本来就已经调制入味了。

高丽火盆

高丽火盆口味咸香,比较典型的东北口味。同时会佐以辣白菜、酸黄瓜等泡菜以去油腻,配上朝鲜米酒更是美味。服务员帮忙翻炒的时候会嘱咐顾客先吃肉,最后再吃豆腐,豆腐两面在平底盘上煎至金黄才最好吃,外脆里嫩,十分入味。要是把高丽火盆简单地理解为东北乱炖那可就错了,火盆融合了东北菜乱炖的风格及朝鲜族炙烤的制作方法,汤汁较少,“火”味十足。吃完菜后可以选择冷面这样的朝鲜族特色主食,也可以选择在火热的大盘里煎两个蛋、利用剩余的汤汁做成炒饭,也别有一番风味。两个人点小份根本吃不完,在剩下了大量的五花肉之后,我和朋友扶墙而出……

在集安停留两天之后,我启程前往长春,准备奔向下一处国境——珲春。集安的前世,见证了高句丽王朝四百年的兴衰荣辱;集安的今生,经历了近代以来东北亚半个多世纪风起云涌的战争与和平。鸭绿江静静流淌,这座边境小城依旧带给我们惊喜。我想我会一直记得丸都山城墙上烈日的暴晒,会记得傍晚鸭绿江边的风,以及夜晚穿越江边广场时感受到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