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今年是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21年。今年5月,一枚“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的回归,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这个存续了705年、在中国东北古代极具特色与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21年间,曾作为高句丽都城的集安,将零散的文物点构建成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今年5月18日,“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被捐赠给集安市博物馆。这枚目前发现的国内唯一的晋朝册封高句丽金质官印,填补了集安市博物馆馆藏金印的空白,与馆内展出的4枚铜印形成完整证据链,清晰印证了西晋时期高句丽受中原王朝管辖的历史。
从集安市博物馆向北走,就是丸都山城。这座始名“尉那岩城”的山城,周长6947米,七处门址沿山势分布。
站在山城上向下眺望,山城外一座座金字塔形状的墓葬散布在山脚下,431座墓葬排列错落有致,这些墓葬既有传统的积石墓,也有封土墓,展现出高句丽民族不同时期、不同身份地位的埋葬习俗,如同一座露天的高句丽古墓博物馆。
国内城、丸都山城、长寿王陵、好太王碑,一处处珍贵的文物古迹,成为研究高句丽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集安人来说,绚丽多姿的高句丽文化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融入街巷的生活底色。夜幕降临,集安市大吉他音乐主题广场上,大型音舞诗画“梦萦高句丽”华美开场。
21年来,集安组织实施了遗址本体保护、壁画墓防渗保护等3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近年来集安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约 20%,其中古迹景区游客增长率达40%,成为当地旅游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