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通榆县,田野间生机勃勃。水田中稻叶摇曳,玉米地绿意盎然,大豆田枝叶舒展。随着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农技专家们深入田间开展指导,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精心管护的身影。
“急诊服务”解民忧
在通榆县农夫大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华二场,连片的大豆长势喜人,黑绿的叶片脉络清晰可见。可就在不久前,这里的大豆生长却面临“危机”。刚出土的大豆幼苗叶片皱缩,合作社负责人邢大林赶紧联系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向他们求助。
农技专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判断为降雨后除草剂使用不当所致,当即制定补救方案。“除草剂要害地块要及时加上叶面肥、生根剂。”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给出指导,几天后,大豆苗“满血复活”。
此外,针对部分地块因水肥过于充足,导致农作物长势过盛的情况,专家也给出指导意见,防止倒伏等现象的发生。对于播种期较晚、苗长得较低的地块,则要注意水肥管理。
“精准把脉”助增产
在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60公顷水稻正值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丝毫不敢松懈,农户们每日穿梭在田埂上,仔细观察水位变化,及时进行排灌作业,既要保证水稻根系有充足的水分,又不能让田里积水太多导致烂根。
“目前水稻长势比去年还好。”陆家村博元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勇说。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帮助农户引入专家指导,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实现了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在农技专家的“精准把脉”下,当地的水稻产量由2018年的每公顷1.1万斤,已增长至2024年的每公顷1.8万斤。当地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米香醇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一条龙服务”促增收
眼下,正值黏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黄金时机。在通榆县开通镇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里,北粮集团通榆县通颐食品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们,正俯身测量单位面积内的玉米出苗率。
专家们一边观察,一边向村民们讲解田间管理要点。“生物防虫要趁早,苗后深松能保墒,按照专家这套方法来,我对取得好收成有信心。”开通镇永丰村村民岳晓成说。
今年,北粮集团通榆县通颐食品有限公司构建起“农户种植+基地生产+多渠道销售”的产业化链条,农技专家团队为黏玉米提供从选种、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全程动态跟踪确保绿色健康种植。目前,该公司在通榆县种植推广黏玉米1500公顷,种植户每公顷可增收1万余元,可为当地700余人带来就业岗位。
连日来,为切实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通榆县组织农技人员奔走于田间地头,面对面传授,手把手示范,解答农户提出的问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培训。通榆县还联合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实时共享天气、水情信息,科学合理地指导群众采取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坚实基础。(刘一潼)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