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前郭县广袤的黑土地上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一种“稻蟹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描绘出独特的田园画卷,更开辟了一条生态致富的新路径。
日前,记者来到查干湖镇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在秋风中摇曳成浪。与普通稻田不同的是,田埂边、水渠里,一只只肥硕的河蟹正挥舞着蟹螯,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稻蟹共舞”生态图。
公司负责人刘双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采用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的1320亩水稻已全面进入收割期,预计水稻亩产可达600公斤。与此同时,稻田里的“住户”河蟹也迎来了采收旺季。
据了解,刘双是前郭县较早探索稻蟹共生模式的先行者。经过八年的持续实践和完善,这种模式已从最初的改良荒地,发展成为如今规模化、品牌化的生态产业。螃蟹为水稻松土、除虫、施肥,促进了水稻的健康生长,而水稻则为螃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天然饵料,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
生态效益最终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刘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这种模式生产的“蟹田米”,因为绿色健康,市场售价远高于普通大米。同时,每亩稻田养殖河蟹还能额外增收超过1000元,综合算下来,每公顷土地能增收两万余元。
品牌化建设为这片黑土地上的“金疙瘩”插上了翅膀。前郭县成功注册了“查干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并严格执行“七统一”管理体系,确保了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品质管控,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谈及未来,刘双信心满怀。他表示,将继续扩大种养规模,完善产业链条,让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中,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来源:今日前郭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