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创历史最长安全周期
吉林
吉林 > 资讯 > 正文

吉林省创历史最长安全周期

1月20日,中国吉林网记者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边改革、边防范、边应急,新部门新队伍的优势日益显现,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和15.6%,连续46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创历史最长安全周期。

据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霍云成介绍,2019年省应急管理厅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成功构建了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设机构职能体系。去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全部实行安委会党政主要领导“双主任”制,出台33条具体职责和40条刚性规定,压茬推进了冬春会战和夏秋攻坚,持续开展国庆安保30天大决战等系列专项行动,确保2019年全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2019年,我省组建了集接报、会商、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省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出台了《吉林省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方案》,推动消防救援和森林消防两支队伍向“全灾种”救援转型升级,全省防汛抗洪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减损失”的目标,取得了连续3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成绩。2019年我省还成功建立了由应急、发改、财政共同牵头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目前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已实现在线监测。为做好宣教工作,省应急管理厅精心组织了“安全生产月”“5·12国家减灾日”“白山松水安全行” 等系列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省应急管理厅固化完善“四位一体”党建格局,制定52项“厅规禁令”,开展两轮厅直部门全覆盖政治巡察,强化各类业务培训。

2020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将以“五大体系”为主线,全面提升“五大能力”,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是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提升整体落实能力。当好“大参谋”,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争取各级党政“一把手”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更多理解、更多关心、更多支持,提出推动解决建议。做好“大协调”,推动落实《部门安全生产主要责任清单》规定和自然灾害防救责任,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通过健全体制、搭建平台、实体运作、法律保障,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形成步调一致、合成作战的工作格局。抓好“大监管”,深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40条刚性规定落地生根、落实见效,确保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建好“大网格”,组织开展社区(村屯)安全“网格化”治理调研,探索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应急站(点),推动出台基层安全“网格化”治理办法,夯实基层基础。

二是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强化源头管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组织编制风险等级分布图,针对性开展事故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强化监管执法,实施精准监管,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完善“互联网监管(执法)”模式,对所有风险隐患实行“责任制清单制”管理,确保风险防范无盲区、无漏洞、无死角。强化社会共治,大力发展灾害信息员队伍,支持和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隐患治理和监督。拓展举报领域范围,提高举报奖励额度。强化重点管控,结合季节特点,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持续组织开展冬春安全治理和夏秋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紧盯危化品、烟花爆竹、矿山、冶金工贸等行业领域强化重点管控,从预案、力量、装备、物资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主动战。推动行业部门开展建筑施工、城市燃气、道路交通、消防、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组织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督查检查,开展森林草原火源管控专项治理行动,确保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三是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提升系统作战能力。编织指挥平台“一张网”,加快深入推进全省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统一基本标准,统筹整合水利、气象、林草、地震、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和各地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综合监测信息,全面打造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影像传输快捷、会商研判精准、指挥调度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推进救援力量“一体化”,突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下好应急指挥“一盘棋”,加快推进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修订。健全事故灾害信息报送机制,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方案,全方位跨区域协作机制,落实分级指挥和专业技术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模式。

四是健全自然灾害治理体系,提升综合防御能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机制建设,建立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形成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自然灾害防治新格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基础建设,以覆盖全灾种、全过程为目标,全面加强自然灾害监测设施、防治设施、装备、场所、队伍等方面建设。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

五是完善应急支撑保障体系,提升科学处置能力。强化信息技术保障,依托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一张图”建设,加强重大风险源监测预警,今年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以及三等以上尾矿库要全面实现联网监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尽快投入使用。强化技术装备保障,统筹研究提出应对大灾大难的大型装备配备计划,按照区域特点进行科学布局。继续推进高风险煤矿采用先进采煤工艺和技术,实施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强化法治宣传保障,及时启动地方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编制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研究建立较大灾害事故评估制度,推动应急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曹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