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积蓄发展能量

优化营商环境 积蓄发展能量

营商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犹如水之于鱼,海阔方可凭鱼跃。近年来,我省全方位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障碍”破得更彻底、“烦苛”去得更干脆,筑起高质量发展的一路坦途。

优化政务环境,当好“店小二”

走进省政务服务大厅,不少办事人员会发现,以前,面对众多服务窗口,不知如何选择;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综合窗口”。过去的“一次跑多窗”,变成了如今的“一窗办多事”。

为了进一步优化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我省在各级政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窗改革,精简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环节,提高“一站式”服务能力,推动流程再造、事项减量、审批简化、证明减少、环节压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

今年2月28日,一面绣有“情系企业阻击疫情,敬业奉献共克时艰“的锦旗送到了正在省政务大厅办公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处(审批办)监察专员邢晓峰手中。送锦旗的人名叫韩明,是吉林紫鑫药业集团的负责人。他激动地说:“感谢省卫健委审批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保证了企业第一时间投入生产,为市场提供消杀产品。”

据悉,根据疫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需求急的实际,省卫生健康委采取申请材料与现场同步审核、非关键性材料容缺后补的方式,将审批的时限由原来的20天缩短为48小时。

这只是我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缩影。该取消的取消,该简化的简化,该共享的共享,该下放的下放到该放到的层面……近年来,一场刀刃向内、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革命正在吉林大地上披荆斩棘向前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沃土。”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宋刚表示,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放管服”改革不能仅仅满足于下放多少权力,其要义在于利用现代化手段,让政务服务与社会“零距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零成本”“零干预”,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转变。

今年,我省以提升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统领,坚持“数聚赋能”,打造“智能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助推实现办理环节简化、申报材料压减、办事时间压缩、经营成本降低、行政审批提速、群众办事方便。

优化市场环境,打造“新引擎”

营商环境的内核是市场主体。去年,我省减税降费使得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总量达到243万户,增长8%。

近年来,我省陆续推出一系列意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举措,让企业更真切地感受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我省“e窗通”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成功实现了“就近能办、异地可办、全球通办”,打造了“办事不求人”的吉林名片。

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再升级,通过实行“多证合一”“照后减证”“证照分离”等改革措施,有效清理了阻碍企业经营的各种障碍,做到既准入又准营。

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制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和细则,组织构建“1+50”政府监管体系,印发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实施细则,“互联网+监管”数据汇集率和系统建设进度居全国前列。

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高效规范的监管环境、新业态审慎监管的制度环境……一系列实打实的“硬措施”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为经济稳健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释放出更多发展新潜力。

优化法治环境,架起“防护网”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和制度文件,用法治之手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防护网”,让营商环境更温暖,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为了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省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展开行动。

——省司法厅连续四年组织开展“落实‘三抓’部署服务企业发展‘123’工程”活动,为全省各类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省法院组织开展“百名法官服务百企”,大力推进包括“送法进企”在内的“普法六走进”活动,不断加强法治环境建设。

——长春新区开展“法治体检”,前移小微民营企业法律保护关口,组织律师“一对一”服务小微企业,免费开展权益维护、政策解读等法律服务。

今年,我省还将组织开展“双评”活动,根据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实际和企业反映情况,组织企业代表和软环境监督员对省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进行评议评价,考评结果将作为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业绩评定、干部选拔任用和部门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让营商环境更有序,企业经营更有公平感,我省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凸显法治的重要作用,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打造更加繁荣的市场。

每一点滴的进步和成就,都是下一次出发的起点。让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积蓄发展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