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十九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序幕。自此,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维护和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防空警报试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有关规定,吉林省确定每年的9月18日为“防空警报试鸣日”,目的是通过警报试鸣,告诫人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提高居民辨别警报信号的能力,更加自觉地履行人民防空建设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
人民防空的标志
中国人民防空标志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自1999年5月1日起启用。该标志由文字和图案两部分构成,其基本含义是中国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的主要措施
“鸣”人民防空警报
人民防空警报是保障城市人民防空袭的重要手段之一。战时,他担负着引导群众顺利实施防空行动的报知
任务;平时还可兼负防洪、防震、防台风等抵御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民防的紧急报知任务。
一、防空警报类型
国家规定防空袭警报信
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准备。规定音响信号:鸣36秒,停24秒,重复3遍为1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警告人们迅速隐蔽。规定音响信号: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1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解除警报:表明该阶段空袭已经结束,空袭警报解
除。规定音响信号:连续一声长鸣,时间为3分钟。
二、听到防空警报后的行动
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
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三、警报解除
听到解除警报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复存在,还会出现房屋倒塌、大火、附近可能沾染放射性物质,可能染毒或染菌。因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点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同时,各类人员要遵守战时的有关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使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走”城市人口疏散
一、城市人口疏散的含
义
城市人口疏散是人民防空疏散的主要内容,是战时减少城市人口伤亡和混乱,减轻城市负担,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的有效防护措施。
二、疏散原则
城市人口疏散应贯彻属地管理、统一指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疏散隐蔽的原则。
三、疏散时机
根据疏散组织实施的时
机,城市人口疏散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
早期疏散是按照城市人口疏散计划,向预定疏散地域实施的疏散,一般要求在一周内完成。
临战疏散是按计划组织重要目标附近和人口高密集区内的城市居民,向近郊区或低危险区实施的疏散,一般要求在1-2天完成。
紧急疏散是在收到防空警报信号后组织指挥留城人员进入人民防空工程掩蔽。
四、疏散时个人携带物品
原则上携带的东西不要超过20公斤。清单如:证件、工具、药品等。
五、对口疏散
疏散可分为四级,即区对接县,乡对接镇,社区对接村屯,人对接户。
以长春城区为例,疏散地域划分方向:南关区向双阳区疏散,二道区及经济开发区向九台市疏散,宽城区向德惠市疏散,朝阳区向公主岭市疏散,绿园区及汽车产业开发区向农安县疏散,高新开发区向伊通县疏散。
“藏”人防工程防护
一、人防工程的定义
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二、人防工程的使用(一)进入人防工程
平时要熟悉人防工程的入口,灾难发生时,携带好装有必备食品、物品、照明器材、防护器材等物资的应急包,在工作
人员疏导下,迅速、有序、安静地从口部进入工程。在工程内无灯火时,一律靠右侧通行,用右手探摸墙壁行动。若遭毒剂或放射性污染时,穿着防护服装及用具进入工程,要在人防工作人员指导下,经过洗消、通风、排毒后,方可进入工程掩蔽室,不得擅自行动。
进入工程后要服从命令,按指定位置坐卧,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残余食物和腐烂物品要密封存放。保持安静,减
少剧烈活动,禁止吸烟,尽量不用蜡烛等明火,以减少氧气消耗。不得擅自起动人防工程设备设施,以防造成事故。
(二)撤出人防工程
清理好自己周围的卫生,携带好个人物品,特别是防护器材。由人防工作人员打开防护门,牢记地面行动的安全方向、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纪律和秩序,依次撤出,切忌蜂拥而出,以免在工程口部造成意外伤害。
“消”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
一、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组建
人民防空专业队由城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军事部门根据城市空袭斗争的需要提出计划,经人民政府批准,由以下部门组建:
1.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组建抢险抢修队;2.卫生、医药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3.公安部门组建消防队、治安队;4.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组建防化防疫队;5.邮电部门组建通信队;6.交通运输部门组建运输队;7.红
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
二、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职责任务
(一)抢险抢修专业队主要负责抢修被破坏的交通、水、电、煤气等公用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
(二)医疗救护专业队主要负责战时伤员的医疗救护,组织和指导广大群众自救互救。
(三)消防专业队主要负责重要目标、街区和重要设施的消防和救援。
(四)治安专业队主要负责
警卫重要目标,担负城市治安、保卫、交通管制、灯火管制的任务。
(五)防化防疫专业队主要负责组织对人员、重要设备设施的洗消,负责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化学保障。
(六)通信专业队主要负责保障各级指挥所、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通信联络,保障空情及警报的接收与发放。
(七)运输专业队主要负责运送人员、设备及危险品的疏散及转移等。
“防”重要经济目标防护
一、重要经济目标的定义重要经济目标,是指维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影响较大的目标。
二、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措施
第一合理布局。国家大
型工业企业和重要军工企业应当贯彻大分散,小集中,沿海、中部、西部纵深梯次配置的方针。
第二重点防护。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分类分级,确定防护类别、防护标准和防护要求。
第三疏散转移。临战前将重要经济目标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工人,由高危险区疏散转移到低危险区或有防护设施的地点。
第四转入地下。将工业企业的重要设备、要害部位、关键部件尽可能转入地下,将战略储备物资库和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尽可能建在地下。
第五应急加固。临战前
对重要经济目标的关键设备和要害部位进行加固,提高其抗毁强度。一般分为原地加固和转移加固。
第六隐蔽伪装。重要目标、要害部位,关键设备等在建设过程中就应采取伪装措施并做好保密工作。
第七替代迂回。对工业企业建立双套配置,对交通、通信建立多路迂回线路,以提高保障能力。
第八抢险抢修。加强抢修物资器材的储备,组建和训练抢险抢修专业队伍,保证一旦遇有战争或重大灾害事故,能及时组织抢险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