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200余“小巨人”激发创新活力

长春新区200余“小巨人”激发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徐 微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系统研发工程师宋大勇今年有“两喜”:一喜是,参与设计的“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成功发射;二喜是,因为工作出色,公司奖励了一台奥迪A3车。在长春新区,有200余家像长光卫星一样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不仅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天堂,也撑起了长春科技创新的一片晴空。

走进金赛药业生产厂区,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高科技生产线和浓郁的科研氛围。这里生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重组人生长激素研发能力国际领先。“十三五”期间,正是因为整个研发团队有着这样一份坚持,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正是持之以恒的创新与技术攻关,才使“金赛”这个国产品牌在相关领域由国内“跟跑”变为国际“领跑”。

在市场与研发的权衡中,把研发作为核心,这几乎是新区科技型 “小巨人”企业“十三五”期间的共性。

吉林进取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进行了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射;海普润斯研发的OLED材料独领行业风骚,使其成为京东方、华为的供货商;奥来德光电成功上市,成为吉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这些令人惊奇的科技力量,都来自“十三五”时期新区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瞄准“高精尖”技术做精做强,在“卡脖子”领域寻求突破,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造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以上。”据长春新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正是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扶持,才使区域的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十三五”期间,长春新区孵化载体已达到44个,在孵企业1000余户,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39家。培育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