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吉林夏意浓,振兴路上热潮涌。
5月24日,中国吉林网“百年铸魂,牢记嘱托——2021,吉林振兴进行时”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一个多月时间,中国吉林网采访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路线,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基层践行“四力” 用全媒视角深入挖掘、鲜活记录“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振兴新图景。
回溯这一个多月的调研采访,有很多细节令人难忘。
过去,提起东北老工业基地许多人印象就是“傻大黑粗”。
可如今,有着鲜明传统工业“基因”的吉林省,在智能制造引领下,正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高精尖新”成新解,一批智能制造产品光芒闪耀。
吉林“智造”为何耀眼,新嬗变靠什么?
“2021,吉林振兴进行时”调研采访期间,中国吉林网在吉林多地采访中对吉林“智造”的生长力量进行了深入观察。
一东新“高”
提起长春一东,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它的离合器。
就是这家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业绩实现“逆势”飞扬。
一组大数据这样勾勒长春一东利润增长:
2020年半年度净利润约3040万元,同比增加65.60%。
2020年全年,长春一东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22.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1.56万元,同比增长184.51%,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经营形势更是稳中向好,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9.28%和57.48%。
长春一东为什么这么“牛”?
16个字,精准概括。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效益提升!
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长春一东“牢记嘱托”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目前,长春一东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离合器产品试验室,试验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离合器盖冲压成型、膜片弹簧热处理成型、总成装配及在线检测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练好内功,方能蓄力未来。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传统离合器产业正面临新挑战。
但此刻,长春一东却信心十足。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当下,该企业一方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另一方面在做精传统离合器的基础上,正进一步加强对匹配高端重卡离合器和匹配新能源汽车扭转减震器的开发力度,最终形成多种产品类型并举的产业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长春一东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收入的5%以上,完成36项专利申请工作,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精”智红旗
高空俯瞰长春,一座地标建筑让人印象深刻。
它,就是新红旗大街1号上中国一汽NBD总部。
作为中国一汽的“大本营”,这里正孕育着崭新而热烈的“红旗”梦想。
如若提到红旗最近几年的表现,相信大家标准“动作”,一定是竖起大拇指。
点赞,需要理由!
梳理一下,绕不过这四点。
一是业绩飙升,市场战略快速拉高。
二是“爆款”不断,产品构筑最强“拼图”。
三是创新研发,助力智能制造强释放强劲动能。
四是超前战略,为红旗未来发展积蓄发展力量。
谋未来就是谋发展。
充满科幻感的“智能化”工厂、国内首款高端豪华乘用车四驱分动器、黑芝麻智能AI芯片、“三国五地”全球研发布局……
作为吉林省以“转”换挡,以“智”添力鲜活样本,中国一汽书写了一份精彩的“红旗答卷”。
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一汽考虑最多还是下一步怎么走,智能制造怎样更高质量赋能红旗品牌发展。
于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展战略出炉。
去年,中国一汽发布了“创新·2030阩旗(R.Flag)技术发展战略”,聚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驾乘体验化和安全健康化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
此外,根据计划一汽的红旗品牌2025年销量要超过100万辆。同时,实施“第一汽车、第一品牌”品牌建设工程,加速品牌向上,努力将“红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
早些时候,一汽红旗公布1-5月累计销量为118000辆,同比去年增长116%。
拔“尖”长客
新款复兴号,来了!
6月25日,全国铁路实行今年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沪、京广、京哈等高铁线路上正式亮相,占此次上线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总数量的2/3。
值得注意的是,列车以复兴号CR400BF动车组为基础,结合中车长客研制的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智能技术、优势配置和运用实践,在16个方面增设智能配置,服务功能再次优化。
看到这里网友不禁要问了:“来自吉林省的中车长客,创新能力为啥这么强?”
创新中突破,蝶变中成长,成了背后答案。
实际上,这些年中车长客频频领跑行业,新品接二连三。与技术积累和沉淀关系紧密。
中国吉林网细节挖掘,就说明问题:
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
研制京张智能动车组,服务于2022年京张冬奥会,充分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研制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可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轨距、不同供电制式标准的国际铁路(线路)间运行,“走出去”更有底气;
研制美国波士顿地铁,针对美国波士顿百年地铁线路工况和超出常规的美国标准要求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输出了“中国智慧”;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悬浮车研究”课题,完成一列时速5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研制,目前已在上海浦东示范线上投入运营;
……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
据统计,中车长客从2015年到2020年,先后开发新产品99种,实现交付新造动车组和各型城铁车13236辆、完成动车组检修7512辆,中标87个国内外整车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00多亿元。
精耕细作,激活动力。
眼下,行业拔“尖”的中车长客,在打造“中国标准”,领跑“中国速度”路上奋力前行!
全“新”动能
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一极,上述三个样本折射出振兴中的吉林行动。
近年来,吉林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围绕“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推动向纵深发展。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新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一汽、吉化、长客等领军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组建创新联合体。
同时,围绕我省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需求,瞄准补齐结构性短板,实行“军令状”“揭榜挂帅”等制度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经济腾飞插上科技“翅膀”。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吉林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至关重要,我们看到当内生动力被激发后,通过改革、创新,“有中生新”后老国企持续焕新颜,而一些新兴产业同样是“群星璀璨”,比如说在长春新区内的长光卫星等一批企业,都是“无中生有”的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告诉中国吉林网,“智造”有实力,发展才更有底气。
“十四五”开局之年,一个迈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吉林已经全速启航……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