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遗,我们常常最先想到的是好听的传统戏曲、精致的手工艺品等等。殊不知,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也是先人流传下来的瑰宝,在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19年12月31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全国第一个出台落实中央《意见》的省份。作为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32个部门)成员单位之一,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以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为切入点,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持续发力。
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目前,吉林省共有“人参炮制技艺”“平氏浸膏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共有应氏奇穴埋线疗法、爱新觉罗·恒绍家传满药、朝鲜族崔氏正骨疗法等2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23人,项目数量与传承力量均衡。
近几年,通过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支持雷氏正骨、魏氏外科祖传秘方等项目100余万元,使传统医药项目在研究、培训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评定省级非遗项目“皇封参炮制技艺”保护单位长白山皇封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经营)性保护基地;国家级非遗项目“平氏浸膏制作技艺”保护单位九台区正泰中医药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省级非遗项目“长白山满族传统医药”保护单位通化师范学院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指导项目保护单位依托传承基地、传习所开展形式多样的传习活动。
支持开展展示推广活动
选派“平氏浸膏制作技艺”“应氏奇穴埋线疗法”等项目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云南昆明官渡非遗展、吉林省非遗及民族特色产品博览会等省内外各项非遗交流展示活动;选派省级非遗项目“马记鹿茸炮制技艺”和“皇封参炮制技艺”参加第四届中国黄山非遗大展和吉林非遗节;在援疆、援藏项目展中,推荐满族、朝鲜族传统医药项目进行交流互鉴,加大我省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推动项目融合发展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深化产业融合为主线,充分发挥我省文旅产业和中医药资源优势,大力激发市场活力,探索有吉林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构建我省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文旅康养”与中医药、旅居养老等项目融合发展,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吉林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需求。联合省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下发《关于促进吉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文旅发〔2021〕27号),适时开展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评选,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企业和品牌,丰富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供给,为社会提供广泛服务。
未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加强与中医药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做好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来源:悠游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