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发展与变迁,圈楼已经成为长春一处弘扬传统文化、兼容时尚功能的聚集地。 (毕馨月供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常逛圈楼,那时这是长春很有名的副食商店,虽然与现在副食花样迭出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逛一圈下来,也足够普通家庭的日常所需了。”近日,记者在圈楼见到了家住附近的张铭老人,有趣的是,昔日人们购买生鲜副食、柴米油盐的地方,如今已成了老人心目中的人文荟萃之地,春城雅游之所,“每天来这里看看书画展,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显然,2014年获评吉林老字号的圈楼,不仅是老长春人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更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为了追溯这家坐落于重庆路商圈的老字号发展轨迹,记者采访了长春圈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谢知建。
谢知建告诉记者,老圈楼始建于1936年,1956年,长春数十家副食商店合并组成重庆路副食商店;1984年这里先后更名为重庆路副食商场、长春圈楼商贸城,经营业态也由副食逐渐转向花鸟鱼、绿植、古玩、书画、篆刻等项目。
2009年,改制后的圈楼易名为长春圈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0余年来,圈楼始终在探索文化产业新思路、新方向,并借助艺术与产业的融合实现成功转型。在谢知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1000余平方米的圈楼美术馆,这里既可欣赏古今艺术大家的作品,也有书画专业学生的习作,并已成功举办书画笔会百余次,艺术品拍卖会10场,各类惠民活动百余场。同时,圈楼通过建立大学生和妇女创业孵化基地,主动采取降费、经营指导等举措,累计已帮扶创业50余人,促进就业500余人,充分彰显老字号的社会责任。
不仅如此,如今,只要走进圈楼,便仿若步入开满鲜花的梦幻世界。作为圈楼主营项目,依托鲜花“批发+零售”的经营模式,长春的鲜花已销往吉林省及内蒙古地区。“目前,圈楼已成为省内鲜花市场发展的引领者,同时带动了长春周边花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为长春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谢知建告诉记者,历经85年发展的圈楼还是长春市极具规模的邮票钱币交易市场、省内书画装裱及修复工匠的聚集地以及省内外书画艺术家、爱好者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不断丰厚着老字号的新担当。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