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是技术官员,堂姐在体育馆运行团队工作 姐弟俩为北京冬奥会默默奉献  长春这一家子的冬奥情缘
吉林
吉林 > 资讯 > 正文

堂弟是技术官员,堂姐在体育馆运行团队工作 姐弟俩为北京冬奥会默默奉献 长春这一家子的冬奥情缘

朱超和张骁姐弟俩服务北京冬奥会。家属供图

朱超和张骁姐弟俩服务北京冬奥会。家属供图

2月5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产生首枚金牌,在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A组决赛中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比赛结束后举国欢呼,比赛现场也是惊心动魄。

据了解,本届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场上有一位技术官员是来自我市的朱超,他经过层层选拔,担任此次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此外,朱超的堂姐张骁也经过了层层选拔,进入了北京冬奥组委首都体育馆运行团队工作,成为一名短道速滑竞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个大家庭之中,有两人同时参与冬奥会工作。7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大家庭,了解他们的冬奥情缘。

朱超:

为冬奥会 一个多月减20公斤

7日,记者见到了朱超的妻子杜宇,她现在已经怀孕37周。杜宇说,朱超是长春公交集团电车公司的一名职工,小时候学习过短道速滑,此后一直热爱这项运动,后来成为一名裁判员,业余时间经常受邀当裁判员,也参加过不少大型赛事的执法工作,平时他为了能给比赛留出时间,几乎能值班就值班,就为了把串休留给比赛日。

“为了这次冬奥会,我老公付出了太多,他准备了好几年的时间,奥组委对于本次冬奥会的国内技术官员选拔比较严格,身高体重都有相关要求,朱超此前体重90多公斤,因为体重超标,他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硬是减掉了20公斤。”杜宇说,那段时间,家里每周聚餐,朱超都几乎一口不动,顶多是吃几片菜叶,也戒掉了饮料。节食加上运动,在惊人的毅力下,朱超体重终于达标。

除了努力和坚持,对于杜宇来说,朱超最吸引她的还是细心、耐心和有仪式感。虽然人在北京,但他却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现在他人在冬奥会现场,还是有时间就会提醒我父母,让我按时吃营养品。”杜宇说,朱超出发前做好了各种准备,还自己买了布料,临走前,一针一线亲手给孩子缝了几件小衣服,细密的针脚让她既感动又自愧不如。

“他还熬夜帮我把待产包都准备好,装进了箱子里。”杜宇表示,他怕自己不方便,将所有的朋友都推荐给了自己,还叮嘱朋友们24小时开机,让杜宇有事就说话。

切实感受夺冠的这份自豪

趁着比赛的空隙,杜宇帮记者连线了远在北京的朱超。“我是在2015年冬奥会申奥成功后就进行了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报名选拔的,中间经过了国内技术官员的培训、考试以及很多大型比赛的层层选拔,经过了5轮考试从最初的近千人中出来了。”朱超表示,短道速滑属于冬奥会的一项重点项目,也是中国夺金的一项重点项目,所以参加的人数和淘汰的人数都比较多。

“我们是短道速滑项目这一大项的国内技术官员,不仅是针对某一小项,我是1月中旬接到奥组委通知的,让1月21日去报到,据我了解,吉林省短道速滑的国内技术官员一共有18人。”朱超说。

说起来最开心的事,那莫过于见证了中国队夺得首金。“在比赛当中,各个技术官员有明确的分工,比赛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主要是负责弯道管理部分,因为我们需要专注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看见中国夺冠的瞬间有一点点滞后,但是现场得知这个消息后,特别开心,特别激动。”朱超表示,本次冬奥会的工作感受也完全不一样,经历了中国冬奥会夺得首金的高光时刻,非常有参与感,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份自豪!

张骁:

大学讲师曾入选国青队

除了朱超,让这个大家庭备受关注的还有他的堂姐张骁,她现在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这让大家觉得更加骄傲。

“张骁和朱超都是‘80后’,两人一起学习的短道速滑,张骁比朱超大20天,当时他们接触短道速滑时才9岁,因为孩子身体不好,我们最初让这俩孩子学习的是武术,但是其他人都感觉俩孩子反应速度比较好,就建议学习短道速滑了。”张骁的妈妈马晓萍说。

“张骁当时的成绩比较好,就入选了国家青年队,此后成绩也都不错,后来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了转业,她先是考上了吉林体育学院,毕业后又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马晓萍说,参加工作后张骁一直在吉林体育学院从事冰上教学工作,担任滑雪、花样滑冰、轮滑主讲教师。

“我女儿是2018年开始参加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的,学校领导都非常支持,历经三年的学习,经过笔试、面试和综合测试,层层选拔,最终获得北京冬奥组委选调,进入北京冬奥组委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工作。”马晓萍掰着手指头说,有外语、专业技术考试还有面试,最后在2021年11月份才最终确定了去北京的时间。

“张骁总跟我说,为冬奥会工作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和学习机会。虽然很辛苦,但是并不感觉累,大家都是互相鼓励的,因为每一项工作都关乎冬奥会。”马晓萍说。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冬奥会的消息,但不敢轻易打扰张骁,怕影响她的工作,有事就用微信留言。”马晓萍表示,张骁去北京比较早,今年也没能在家过年,除夕时抽空和家人“视频团聚”。“我的外孙女儿‘花生’刚两周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马晓萍说,“花生”在过年时收到了一些“压岁钱”,大家都逗孩子问“压岁钱”怎么花,结果“花生”说要用“压岁钱”买飞机,去看妈妈。

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很振奋

张骁告诉记者,她日常在短道速滑竞赛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本次冬奥会赛前的筹备,参加短道速滑项目国家、运动员、官员的统计;每天各个国家训练和比赛的日程安排;对接ITO、IF、NTO行程和每天工作日程等。“首都体育馆担负着北京奥运会短道速滑项目和花样滑冰项目的赛事工作,运行团队工作量大,涉及业务口多,比如场地转换、防护垫更换等。”张骁说,他们前期的工作有重点的防疫工作、搬运防疫物资、分发防疫物资等,工作时间不是很固定,根据每天的日程安排,早班早7点多去,结束会早一些,晚班上班晚一点,结束可能到晚11点多甚至12点。

工作中,张骁表示和国外的技术官员沟通会多一些,所以也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而除此之外,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奥组委时常会给大家一些惊喜。“我一直也没有想到我们能参加冬奥会的开幕式,让我感觉很震撼,很惊喜。”张骁说,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各个部门间无缝隙沟通协调,切实感受到了大家对待冬奥会每一项工作的认真与热情。

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孔令辉
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