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长春段:生态长廊美如画 碧水清流润民心
吉林
吉林 > 资讯 > 正文

伊通河长春段:生态长廊美如画 碧水清流润民心

经过综合治理的伊通河流域成为生态新画卷。 张扬 摄

经过综合治理的伊通河流域成为生态新画卷。 张扬 摄

城市由水而生、因水而兴。一条城市玉带,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轨迹。

伊通河,长春的母亲河。经过这些年综合治理的伊通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环境显著提升,漫步于伊通河畔,眼前呈现的是一幅生态长廊的美丽画卷。

治理黑臭水体 母亲河碧波荡漾

家住中海国际社区的李娜每天都在伊通河畔徒步。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她是伊通河综合治理最直接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小时候我家住在伊通河边,那时候河水污染严重,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现在的伊通河太美了!河水清澈,绿树成荫,河边修了很多座公园,平时休闲有了好去处。”李娜对伊通河的变化赞叹不已。

“水更清澈了”“臭味没有了”“环境更美了”……一句句来自周边群众真诚的赞美,是衡量伊通河综合治理成果最好的标尺。

2016年,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治理过程中,我市始终把重心放在解决水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组织多个国内知名专业治水团队参与设计、制订整治方案;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方案专家组组长,对方案进行把关论证;聘请东北市政设计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技术咨询和评估机构,对工程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投资见效、水质达标。

多年来,累计完成吐口治理124个,新建污水干管120公里;完成河流清淤疏浚347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16万立方米,河流内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设了3处人工湿地,完成了南溪湿地等生态工程,河流生态得到有效改善;75个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伊通河水质明显改善; (下转2版)

(上接1版)2022年伊通河靠山大桥国考断面,1~8月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同时,伊通河全流域防洪标准全面提升,主河道达到200年一遇标准,其他水系干流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全流域新增景观节点及健身场所100余处,新增绿地1350公顷;新增17座公园。

经过综合治理的伊通河,不仅是城市安全的“生命线”,还是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长春的“景观带”、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一河穿城串美景 一桥一景巧增色

在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我市对跨河桥进行了提升改造,在确保桥梁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桥梁景观效果,优化桥头空间,让市民在“一桥一景”中品味长春。

夜幕降临,当城市的灯光亮起,繁荣桥的“表情”顿时生动起来。改造后的桥梁保留了原有风格,河道内墩柱进行了翻新涂装,在原有桥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桥梁外立面的优化设计,采用仿石饰面,营造古拙苍劲的整体效果。

东大桥承载着众多老长春人的记忆,在桥梁改建的过程中尊重历史,延续老桥风格,桥梁防洪能力提升至200年一遇,整体进行亮化和景观装饰,让市民在充满复古气息的大桥上感受历史。

在东荣大桥附近,一到晚上就可以看到霓虹灯映衬下的桥梁,流光溢彩,令人赞叹。东荣大桥位于伊通河景观带北端,周边多以参与性景观为主,提升改造工程主要针对桥梁景观加以完善。同时,结合绿道,粉刷梁体底部,形成颜色对比,搭配功能照明,丰富通行空间。“我和邻居经常晚上在桥边散步,借着灯光唱唱歌,心情别提有多好了。”市民刘桂芳表示。

“五岛十园”景色美 休闲娱乐好去处

令人流连的湿地公园,上下摇曳的生态浮岛,飞流直下的人工瀑布……一幅清水潺潺、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现在南溪湿地公园已经是我每周必打卡的地方,欣赏周边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别提多惬意了。”市民孙晓开心地说。

“我是个摄影爱好者,自从伊通河中段治理完成后,我每天早晨都来拍照,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很多鸟类都来这儿栖息。”市民孙凯说。

经过多年治理,伊通河中段“五岛十园”全面开放,11座桥梁完成改造提升,22座驿站陆续投入使用,33公里绿道全线贯通;工业、电影、民俗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五岛十园”景观之中,两岸沿线布置了83件雕塑艺术作品。南溪湿地公园占地310公顷,因生态得到恢复,吸引了东方白鹳、绿鹭、红嘴鸥等20余种鸟类栖息;举办了以“东北民俗+湿地文化”为主题的冰雪活动,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建设了858平方米的诗歌将来馆,馆内设置未来诗歌展示厅、诗歌书吧、多功能厅等功能区,预留了百年诗歌作品手稿展示空间。青少年夏令营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选取伊通河为训练场地,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伊通河中段绿道举办了全国徒步大赛长春站活动,3000余名徒步爱好者参加。水文化生态园集水文化生态主题、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文创产业集群于一体,成为长春文化新地标。

如今的伊通河,以一波碧湾哺育着长春这座幸福之城,让整个城市愈发朝气蓬勃。

记者 于吉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