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吉林省召开“数字吉林”建设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马毅就《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和说明,并就吉林省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回答了凤凰网的提问。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马毅就《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和说明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马毅表示,为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作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为此,吉林省围绕汽车、医药、装备、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研究起草了《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提出了5条具体扶持政策,吉林省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智改数转”。
支持企业“智改数转”项目建设。对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当年获得1年期及以上贷款且贷款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项目,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按照同期贷款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给予贴息支持,贴息期不超过两年;对融资担保机构开展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业务,给予担保费补贴。
支持企业上云用平台。支持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的基础上,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对企业年度上云用平台成效明显的择优给予支持。
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做大做强。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合装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鼓励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内外部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
支持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及数字运营中心,对投入运营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星火·链网”骨干节点项目建设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马毅表示制造业“智改数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认识不足,不想转;投入信心不足,不敢转;支撑能力不足,不会转。针对这些问题,吉林省提出“三个全覆盖”引导、推动、支持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以“培训全覆盖”来唤醒企业转型需求。根据大、中、小、微型企业智改数转所处不同阶段和需求,邀请省级以上工信条线和国家大院大所专家领导、省级服务资源池服务商专家,以及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负责人为企业授课,用先进理念、实用方案和典型案例提升企业转型意识,到今年年底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培训全覆盖。
以“政策全覆盖”来激发企业投资动力。未来三年,省财政每年将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对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当年获得1年期及以上贷款且贷款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项目,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按照同期贷款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给予贴息支持,贴息期不超过两年;对融资担保机构开展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业务,给予担保费补贴。对企业上云用平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我们也都制定了详细的支持细则,为企业创造一个全覆盖、多层次、宽领域的资金保障体系。
以“经验全覆盖”来提升企业支撑能力。发挥行业“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示范,我们将分行业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打造适合中小企业的可复制、可操作、低成本的创新赋能平台,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中小型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