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里,有多条生产线关着灯常年24小时运转,每天只有一两名工程师有条不紊地“辅助”机器人完成整个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我们把这些生产线称为‘黑灯工厂’,这是长春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从‘制造’大步迈向‘智造’的显著标志。”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随着5G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工业4.0”的逐步发展,近年来,“智慧工厂”逐渐席卷全国。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让工厂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在“黑灯工厂”内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作业。
在这场时不我待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竞速跑”中,唯有快人一步,方能抢占先机。近年来,长春新区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重创新、布赛道、抢占数字经济风口,大力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技改扩能,以“智能、新能源”为突破口,适应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面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我们谋定而动,主动下出‘先手棋’,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集群生态形成,助力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率先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迈进。”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工业、拼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据重要一隅,长春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拥有先天的基础优势,形成了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机电装备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以及节能环保装备、智能控制装备等多个细分产业链条,集聚了一汽奔腾、天合汽车、长春一东等重点企业130余户,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承载能力和突出的品牌优势,是国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最为完整、技术含量较高、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智改数转”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关键。长春新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聚焦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他们已逐步勾勒出一幅以“数”领航、以“智”取胜的产业升级新画卷。
“我们已实现由传统机械加工向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系统管理的转型升级。”在长春市高新东卓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进行实际操作的工人很少,工作的主力军是一台台智能化机器,工人只是偶尔上前观察一下数据。公司副总经理李欣阳介绍,如今,在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无论是生产,还是物流运输,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不仅较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目前公司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
同样,长春近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也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甜头。公司运用数字化设备维保和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70%到80%,实现了降本增效,发展动能进一步得到增强。
长春日报记者 徐 微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