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金融“含绿量”持续攀升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吉林
吉林 > 客户端 > 正文

吉林省金融“含绿量”持续攀升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为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在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下,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524.3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9.1%,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22.3个百分点。

加强统筹协同,凝聚绿色金融发展合力

为确保绿色金融工作推进有力有效,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推动成立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与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沟通与横向协作,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若干举措》,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化推动工作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开展“金润吉林”专项行动,组织银行机构围绕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企业名单开展融资对接。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领域清单项目中23个项目(企业)年内累计获得银行授信23.7亿元,年内已累计发放贷款13.3亿元。

优化资金配置,为实体经济注入绿色金融“活水”

吉林省目前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优化绿色信贷结构。截至三季度末,吉林省绿色信贷余额2524.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1 %,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359.9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11.9亿元。二是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高效利用再贷款,充分发挥“双碳”工具导向作用,带动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项目信贷投入。截至三季度末,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26.43亿元,带动碳减排量119.3万吨;累计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9.75亿元。三是推动绿色直接融资加速发展。推动全国首单绿色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东北首单绿色公司债券、全省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中期票据成功落地。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累计发行绿色债券金额35.56亿元。

推动产融结合,助力产业项目绿色升级

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从新能源汽车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从绿色建筑到清洁供暖项目,不断深化产融结合。一是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省内金融机构围绕“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氢动吉林”等工程,依托绿色产业园区、高载能产业、抽水蓄电站等大项目,加强与国电投等能源企业合作,截至三季度末,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超百亿,助推我省电力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千亿级支柱产业。二是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支持,围绕一汽奥迪新能源、红旗新能源加强项目投入。截至三季度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82亿元。三是精准滴灌生态环境优势领域。打造“项目库+融资”支持模式,推动EOD项目试点。目前,吉林市中新食品区以黑土地保护及河湖治理为导向的蓝靛果种植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获批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双阳城区如意湖片区开发项目选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该项目获得国开行吉林省分行17亿元贷款授信,首期4.34亿元已成功获批。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按照“边申边建”原则,以长春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申建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储备机制,成立“吉林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出台《吉林省金融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持续推动绿色建筑等领域地方绿色金融标准研制。二是扎实推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定印发《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面覆盖,截至目前,已指导25家试点机构完成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长春市研究修订《长春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单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奖励内容。按季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绩效评价,2022年二季度起,将非法人银行机构纳入评价范围,激励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四是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组建绿色专营机构,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各类绿色金融专营部门、分支机构等绿色金融组织达29家,推出17项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五是探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兴业银行长春分行积极践行赤道原则,扩大绿色项目融资。推动吉林银行成功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加入PRB的金融机构。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晓艳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