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全面落实全省老年助餐工作任务,启动实施“3741桑榆暖餐”行动,新建140家老年食堂,开启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把“食事”办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工作,高位谋划、高效推进。
一是在“谋布局”上高位推动。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研究,多次听取老年助餐工作汇报,谋划工作布局;赴现场考察,实地研究解决问题;调度推进,定期例会了解工作进展,真正把发展老年助餐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二是在“促时效”上争分夺秒。国家老年助餐文件出台后,市民政局超前谋划部署,同步研究起草全市老年助餐工作方案。省方案出台后,第一时间印发了市《落实方案》。
三是在“抓落实”上凝心聚力。将老年助餐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以及“率先突破行动”和“五个勇当先锋”的重点工作目标,市、县两级同频共振,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目前,全市140家食堂已经全部完成选址,其中31家社区食堂已运营,53家已签约,将于6月底前陆续投入运营,其余56家争取10月底前全部运营。
二、坚持先破后立,注重实用实效,把“招牌”擦亮
按照省里最新要求,启动实施“3741”桑榆暖餐行动。即:锚定3年目标,通过“7个一批”的模式建设,采取4种方式运营,构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1张网。
一是细化“七个一批”建设模式,因地施策,让基层有的放矢。在省方案的基础上细化分解“新建、改建、拓展、合作、开放、规划、补充”七种建设模式,并细化制定了《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两张清单。对七种建设模式逐项细化为21项具体工作,明确了牵头单位及责任部门,让每一项工作都更着实,让基层在落实上有抓手。目前,社会合作121家、拓展助餐服务13家、机构开放2家、改建4家。
二是确定四种运营方式,量体裁衣,让老年食堂更加科学可持续。确定“公建民营、民营公助、机构开放、互助补充”四种运营方式,原则上要求“宜公则公,宜民必民”,除公办机构对外开放的采取“公营”外,其余公建的均交由社会企业经营,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对人员分散、设施不全的农村地区,通过打造互助点,采取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的形式,为有需求的老人助餐送餐。
三是规范四项服务标准,精益求精,让老年食堂独具松原特色。统一设置老年食堂的牌匾标识和养老元素,提升老年食堂的辨识度和温馨感。统一设定餐标,城市设定6-10元不等的套餐,农村不低于1荤2素,价格普遍低于市场3-5元,体现公益性。统一安装智能化结算设备,老人刷身份证一键建档,“刷脸”消费,一卡通用,多个门店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统一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餐饮企业配送、设立配送点、志愿服务等形式,提供送餐服务,体现政府的贴心关怀。
三、坚持协同联动,突出四个到位,把“饭碗”托牢
一是政策扶持到位。老年食堂是顺应新时代养老需求的新事物,有别于传统养老机构,为了让企业得到真金白银的好政策,市民政局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让老年食堂参照养老机构,在水电暖、燃气收费方面,享受居民价格。
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民生预算资金980万元,用于老年食堂的智慧化设备安装、牌匾标识制作,以及对65周岁以上老人和低保特困残疾人1-3元不等的就餐补贴,让老年人得到实惠。
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在《落实方案》中明确属地、乡镇(街道)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市、县两级老年助餐工作落实专班,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负责。
四是制度保障到位。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季例会”制度,民政部门每周调度各地老年食堂的建设情况;每月召开工作总结会议,总结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例会,督促调度整体工作进展,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来源:吉林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