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因何给了“蘑菇院士”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因何给了“蘑菇院士”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领衔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图片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食药用菌产业是我国第五大种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国之大者”。本项目通过食药用菌育种、栽培、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强中国菌种芯片。开创“一区一馆五库”菌物保育技术体系,建成国际领先、年入库量全国最多的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为世界菌物资源保育提供了中国方案。创建“表型+基因型+功能成分+活性评价”精准育种技术,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栽新品种42个,成果支撑我国食用菌产量增长2.38倍。

二是推动栽培技术革命。率先提出并践行“木腐菌草腐化”理论,木腐菌从“吃木”变为“吃草”,生产1吨食用菌干品即可消耗1.33吨秸秆,经济效益提升3.42倍,累计消耗农业废弃物1.24亿吨。开发出黑木耳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和小孔出耳技术,实现黑木耳大田“地栽”革命性转变,种植面积36年跃升1000倍。构建环境和生物精准耦合智能栽培技术体系,突破地域气候等限制,推进了“南菇北移、北耳南扩”。

三是驱动食药双产突破。攻克食用菌质构重组全株高值化利用技术,食用菌可食化率从70%提高到100%,创制健康食品136个。构建活性成分多组学筛选评价技术,创制药用菌新产品46个。成果转化为企业增收5.6亿元。

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在全国28个省、45个示范基地推广,累计产值4023.97亿元,近三年产值1177.78亿元,带动全国426个贫困县4.53万户农民脱贫,助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为实现“小木耳,大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机制改革,着力提升“有组织科研”质效,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攀升。“十四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3项,科研经费达到5.5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90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