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生机争日新 ——通化地区林下人参种植发展观察

满眼生机争日新 ——通化地区林下人参种植发展观察

潘宜芹 王琳琳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关东林海,物华天宝,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老把头”放山的号子仿佛回响于耳边,人参姑娘、人参娃娃的故事家喻户晓。关东宝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就质量而言,吉林人参在国内首屈一指,“国参故里”的美誉当之无愧。

在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省各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人参产业赋能发展。

组建专班,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吉林人参主产区,集安市以清河国家人参特色小镇为重点,聚焦种植、加工、流通、融合等环节,扎实做好“优质林地、优良种源、优化管理、优品战略、优先发展、优势产业”文章。市政府成立林下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正在组建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统筹各方力量,推动人参产业发展。

抓种植。完成《林下山参种植产业发展规划》初稿编制,开展留存林下山参普查,已完成总量的63%。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矢量数据已重新编辑完成。与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就高端林下山参感官鉴定达成合作,正在与省市场监管厅沟通,为人参检测中心争取林下山参感官鉴定资质认证。溯源系统“一参一码”已上线测试,数字化平台正在优化。

强加工。组织边合区、工信等部门,加大企业培育、招商引资和“产学研”对接力度。清河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投入使用,园区红五味生物获得林下山参系列食品批号25个,部分产品已上市销售;万森生物正在研发野山参冻干粉、野山参鸡汤、人参月饼等产品,订单已超过2000万元。

重流通。开展林下山参专区专柜化、标签化管理,全市377户线下从业主体实现专区专柜销售,实行“一货一签”,明码标价。紧盯“假认证、假产品、假宣传”开展监督检查,共缴获伪造认证证书2607张。依托澳洋野山参交易市场信息网,打造市场交易数字平台,拓宽人参销售路径。

促融合。着手研究“林下山参+旅游”课题,促进林下山参、旅游两大优势产业相互赋能。目前,正在推进仙参谷旅游景区建设,该项目兼具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现已完成景区观光路、游客休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竣工运营后,游客可参与寻参、采参过程,体验人参文化无穷魅力。

抢抓机遇,推进三产联动发展

通化县紧紧抓住全省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通化市人参产业千亿级发展目标,确立“一产增量、二产增质、三产扩销”发展思路,做足做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功课”。

抓增量,做好林下山参种植文章。严格林下山参仿野生种植审批流程,把好“好土”“好林”种好参的林下山参种植关,有效管控林下山参种植乱象。依托国有企业林地优势,选取林下山参繁育基地500亩,与农大科研团队合作,以“二马牙”作为主要种源进行优选繁育。做大做优林下山参种源基地,将1.76万亩10至15年的林下山参,作为近期重点培养的基地建设。对已选定的林下山参种植基地,加大道路、电力、通讯、监控、电子围栏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科技推动林下山参种植基地高质量发展。

抓增质,做好精深加工文章。着力培育吉林鑫业林下山参冻干粉精深加工企业,现已完成人参冻干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的上报审批工作。梳理摸清全县林下山参深加工企业和产品情况,有针对性地再培育2至3户深加工企业,实现二产“质”的提升。

抓扩销,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在严格规范快大人参交易市场经营管理秩序的同时,加快林下山参线下交易平台建设,将快大人参交易市场原有的展示场所改造为长白山通化林下山参线下展示体验店,依托杭州正京元300余家连锁药房的优势,采取直营方式,将通化林下山参销往浙江省主销区;在线上,依托京东、淘宝、天猫等知名互联网电商平台,注册成立长白山通化林下山参品牌官方旗舰店,形成林下山参高质量营销的互联网专有平台。

保护种源,促进产业永续发展

在“中国野山参之乡”辉南县,一提起野山参专家曹发,可以说是声名显赫。37年来,他历尽艰辛,潜心研究探索人参野植技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还发起组建了辉南县龙岗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参协会,为林下人参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保护人参种源,确保产业永续发展。这是曹发的不变信念,30多年来,他钻深山、进密林,探寻人参林下栽植的“奥秘”,取得了令专家教授称赞的科研成果。2016年,被省有关部门评为高级农技师。2020年,被中国林学会聘为乡土专家,2023年被吉林省人参协会评为“传承人老把头”。

1987年,曹发承包700亩林地,开始人参野植的探索。当时,由于不懂技术,又找不到任何资料,参苗的成活率很低……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潜心观察实践,不断钻研改进人参野植技术。同时,多次去吉林农业大学、左家特产研究所,向专家、教授学习请教。历尽艰辛,他终于掌握人参野植的关键技术,并根据实践过程,撰写了多篇论文,为推广人参野植技术献计献策。2009年,他发明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秉持这一理念,曹发牵头成立了辉南县龙岗林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已有33户参农加入,种植林下参4万余亩,其中10年以上的林下参1.7万亩。合作社林下参种植基地每年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12人,从事日常管护,他们足不出村就有了工资收入。为了让林下山参种植技术惠及更多种植户,在通化市三县二区举办技术讲座200多次,4000多人次聆听授课,为各地发展林下山参种植注入了动能。

“东风”拂面,“参”景更好。获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消息后,曹发特别高兴:“有了省里的好政策,人参产业发展的春天来到了。”同时,他建议:“发展林下参,应该调整林业相关政策,只要不破坏资源,不造成水土流失,就允许多种植林下参;建立林下参档案,制定企业标准,林下参销售要有溯源条码、地理标识;打击制假售假的行为,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加大力度保护林下参种源,打造中国自己的人参‘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