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今年以来,吉林省制定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明确12项攻坚任务。长春海关出台支持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16+18”条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吉林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吉林省艾斯克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的禽类屠宰设备迎来“开年红”。1-2月,订单金额达到3200多万元,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倍。出口版图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印度尼西亚逐步拓展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长春海关所属四平海关第一时间建立了企业“联络员”机制,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指导企业用好中国与东盟、RCEP原产地证书等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政策,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白山,作为全国生产农膜的龙头企业,白山市第一塑料厂每年产值约2亿元。该公司是吉林省首家采用“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开展核查作业的企业。
“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是指被核查人按照海关相关要求,对特定核查事项自主开展验核查证,自行确认相关生产经营行为真实性、合法性并形成自查结果反馈海关,海关对被核查人自查结果予以审查认可的作业模式。新模式使企业人力投入减少30%。
长春海关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运用“一对一”关企协调员、“问题清零”“定期政策宣讲”等机制,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合理诉求。推广“直提直装”试点,应用“智能审图”“集中审像”模式,货物验放时间压缩30%。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改革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运用关税减让政策,提升应对国际市场议价能力。建立“吉字号”农产品“过程监管+现场查检+视频核查”“零等待”等通关模式,压缩通关时长30%。支持扩大互市贸易规模,推动“智慧边民互市贸易”项目落地应用,推动边境贸易逐步由“通道经济”转向“口岸经济”。今年前2个月,吉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对全省外贸贡献率达33.4%,提升5个百分点,出口45.1亿元,增长4.7%,实现“开门红”。
吉视短评:软实力锻造硬支撑 营商环境就是“最显眼的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吉林,营商环境这块儿“最显眼的招牌”,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让资本“纷至沓来”,让技术“落地生根”,让人才“近悦远来”。
梅河口松子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的跃迁,珲春口岸帝王蟹跨越山海的速度,“吉字号”农产品借电商出圈,这些看似独立的经济图景,实则是营商环境系统性重塑后绽放的繁花。
进入“拼服务、拼生态、拼治理”的新赛道,必须疏通融资的“毛细血管”,激活创新的“造血干细胞”。制度创新的软实力,必将转化为产业链韧性、创新链活力、价值链跃升的硬支撑,托举民营经济展翅翱翔。
来源:《吉林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