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的城市版图上,有一条名为新民大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条全长1445米的街道,沿途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宛如凝固了近百年的岁月变迁,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如今,它正以独特的姿态,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生活完美交融。
春日的阳光照在60米宽的街路上,百年老树绽放出新的枝丫,在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前轻轻摇曳。59岁的市民江湖从小生活在这里,深谙这条老街的来历和故事。
作为吉林省首条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街道,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始建于1933年,最初名为顺天大街。这里曾是伪满洲国“一院一衙四部”的官署中枢。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历史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江湖经常会去文化广场散步,地质宫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尤其是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那里陈列着万千地质标本,静静诉说着地球亿万年来的变迁。
长春地质宫曾是伪满洲国计划兴建的“皇宫政殿”,同时因其在新中国地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备受关注。
长春德苑位于新民大街西侧,登上吉林广播电视塔可俯瞰公园全貌。市民于洪翔经常会到这里健身。
长春德苑的古典园林与南湖公园的波光遥相呼应,形成 “历史建筑、城市公园和自然生态” 的三重景观轴。为加强新民大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长春新民大街保护提升项目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启动,计划于6月30日竣工并开街。改造后的新民大街将历史博览区、生活体验区、生态休闲区与文化核心区完美融合,将带给人们更好的文化休闲体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民大街灯火辉煌、车龙如织。人流与物流穿梭于东侧的桂林路商圈和西边的红旗街商圈之间,激活了商业与文旅的繁荣,成为城市文化辐射的重要枢纽。
来源:吉林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