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专科医院神经血管外科诊疗中心功能神经医疗团队在邬巍、邱吉庆教授带领下,成功实施东北地区首例全新一代蓝牙可感知、可充电、磁共振兼容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植入手术,俗称“脑起搏器”植入术,标志着东北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正式迈入 “精准化、智能化” 时代。
作为国际公认的神经调控 “金标准”,DBS技术通过在脑内特定核团植入电极,以高频电刺激调节异常神经电活动,对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疑难病症疗效显著。
此次植入的脑起搏器为国产新型高端设备,突破蓝牙可感知、可充电、磁共振兼容等多项技术,较以往设备实现了跨代升级,通过蓝牙可感知系统、可充电设计、1.5T/3.0T磁共振兼容、远程程控与异地管理、双向脑机接口功能等优势,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风险与负担,提升了术后影响评估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推动了个体化治疗的进步。
手术患者为51岁帕金森病患者,经系统评估后,团队在智能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室中依托机器人辅助、术中CT引导等技术完成精准植入,术后患者震颤症状即刻缓解,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据悉,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吉大一院配备的智能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室。相比传统脑起搏器植入方式,该系统化手术平台具备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实现无框架电极植入,大幅提升定位精准度与操作稳定性;通过术中CT,实时成像引导,精准校核电极路径与位置;神经电信号实时监测通过微电极记录技术实时获取神经放电特征,动态验证靶点功能,保障刺激效应准确有效;手术全流程可在麻醉下进行,患者无痛、无恐惧,术后恢复更顺利,体验更佳。
“此次突破标志着神经调控从‘单一手术精度’向‘全系统智能化’跨越。” 吉大一院神经专科医院负责人表示,该技术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 “药物外的精准方案”,更将为癫痫、卒中后运动障碍等疾病诊疗开辟新路径。业内专家指出,此举对提升东北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预计年惠及数百名运动障碍患者。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