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数字时代下出版传媒业的创新发展路径,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核心驱动作用,7月5日,由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主办,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承办,吉林省数字出版研究基地协办的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交流会在长春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可视化与文化传播:发展出版传媒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出版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及高校师生,共襄学术盛宴,共话行业未来。
开幕式上,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立足数字技术深刻变革的背景,与大家共同探讨出版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成立七年以来的工作业绩给予充分肯定。吉林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也表示,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出版传媒业应主动拥抱新技术、探索新形态、培育新动能。希望各位专家建言献策,助力破解我省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中的难题。同时希望学会树牢思想旗帜,站稳政治立场;发挥聚集优秀人才,助力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助推我省新闻出版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四位国内重量级专家学者进行深度分享与交流。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会长、吉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省数字出版研究基地)主任、《电影研究》执行主编陈少志教授主持并点评。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还田以《人工智能赋能编辑工作的理性思考》为题,对人工智能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他表示,人工智能赋能编辑内容加工时,更需要编辑把好政治关、内容关和质量关。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218)首席专家张新新的报告认为,加快推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是前提,探索推动文化科技有效融合是关键,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是目标。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研究专家姚俊峰教授分享《机器人艺术团的前世今生》,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的创新实践成果。
最后,郝振省以《出版业与新质生产力》为题,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报告。一是出版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二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出版业,以及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的具体运行环节及功能;三是如何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质生产力保持一种辩证理性的态度,如何准确理解“融合出版”“融合阅读”与“融合发展”三个重要概念等。
除主旨报告外,会议还进行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218)成果交流与学术研讨。中国传媒大学智能融媒体研究专家王博通过“AIGC赋能融媒体创作案例解析”工作坊,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融媒体生产一线的实际应用,通过丰富案例解析,为与会者揭示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前沿趋势与实用策略。
据了解,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作为本次高规格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依托其在融媒体内容制作、传媒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扎实积累,精心组织筹备,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流的学术交流体验。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学界业界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传媒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成立于2018年,目前拥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延边大学等会员单位12家,会员630人。荣获2次中国编辑学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称号,为推动吉林省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