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迈入纵深推进阶段。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以赤水河流域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化手段破解生态产品交易难题,构建生态产品定价枢纽,为绿色经济转型注入动能。
交易机制革新,从隐性价值到显性资产的跨越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长期面临“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瓶颈。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通过搭建线上交易平台与线下服务网络,中心将森林碳汇、林权等6大类生态产品纳入交易体系,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流程透明化,确保每一笔交易可追溯、可验证。以赤水河流域为例,中心针对流域内丰富的竹林资源,开发单株碳汇项目,将每株竹子的碳汇量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制度设计突破,合规化框架下的市场活力释放
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制度设计的突破。中心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交易合规性。例如,在市场推广中要求合作单位准确表述信息,禁止夸大宣传;在商品质量管控上,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确保交易生态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中心探索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依托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贵州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明确森林、湿地、水流等生态要素的价值量化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为生态保护者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作为全国首个集生态产品交易、仓储物流、质押融资、信息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已形成四大核心优势。中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交易品类扩展至生物多样性信用、生态旅游服务等新兴领域,并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产品交易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正如中心公告所言:“每一座青山都是绿色银行,每一条清流都是财富密码。”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