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擦亮“黄金水稻带”上的金字招牌

“吉林大米”擦亮“黄金水稻带”上的金字招牌

◇以“吉林大米”这一省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吉林已形成18个地理标志品牌、86户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企业、200款分级产品互为支撑的“吉字号”品牌建设格局

◇吉林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实施4个热销品种的团体标准,出台吉林大米收购、储藏、加工等环节“5T”标准

◇“吉林大米”围绕中高端市场定位,推出直营店、电商平台、产销直通和吉田认购等4种营销模式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薛钦峰 孙鹏程 王晓林

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大官村稻田航拍画面(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大官村稻田航拍画面(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黑土地上,沃野千里。在农业大省吉林,田野里稻田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

步入舒兰市金星精制米有限责任公司的大米生产车间,浓浓的米香扑鼻而来。虽是生产淡季,公司仍在加紧赶制订单。借助“吉林大米”和“舒兰大米”的品牌影响力,企业建立水稻生产基地,完成加工设备升级改造,用优质大米产品逐步打开南方市场。

“记得10年前,公司年销售1万多吨大米,利润100万元,每吨利润不到100元。”公司董事长孟广多说。如今,随着大米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企业年销售大米6.5万吨,经营效益大幅增长。目前,舒兰市水稻年产量40万吨以上,培育了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域内近八成水稻就地加工,实现品牌化销售。

吉林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盛产高品质大米。过去,稻农种植品种、标准不一,加工企业小而散、品牌多而杂,陷入低价竞争局面。好米卖不上好价,农民增收难。

如今,这一状况明显变化。十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品牌建设工作,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持续提升粮食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打造粮食产业的金字招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擘画粮食品牌强国蓝图为担当,以驱动产业能级跃升为使命,立足黑土粮仓的战略根基,聚力擦亮吉林粮食金字招牌,今年首次推出“好在天然、贵在品质,吉林大米因为绿色所以出色”和“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公用品牌宣传,点击量超4亿次,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品牌体系,梯次培育国内顶尖粮食品牌。

十年品牌路 从质优迈向价优

松嫩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松原市,120万亩的“查干湖大米”生态保护区如绿色海洋。由当地15家大米加工企业组成的“查干湖大米”区域联盟通过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牌经营,带动上千户稻农走上品牌化经营之路,实现增收致富。

“这几年,我们以‘吉林大米’公用品牌为旗帜,以‘查干湖’区域品牌为核心,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发展,让‘好米’变‘名米’。”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炳说。

从“查干湖大米”的区域实践,可见吉林水稻品牌发展升级的全局图景。

过去,吉林水稻品种参差不齐,种植技术不统一,大米加工企业小而散、缺乏竞争力。比如松原市过去有大大小小200多家米厂、500多个品牌,企业之间低价竞争,优质大米卖不上好价钱。

为改变这一状况,2013年,吉林拉开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序幕。特别是2015年来,为促进大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吉林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先后出台《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提升“吉林大米”核心品牌形象。

以“吉林大米”这一省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吉林已形成查干湖大米、舒兰大米等18个地理标志品牌、86户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企业、200款分级产品互为支撑的“吉字号”品牌建设格局。

随着“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旗下舒兰大米、九台贡米、万昌大米等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广,粮食效益明显提升。

目前,吉林已连续6年未启动过水稻最低收购价。对比品牌建设之初,中高端大米产量由9亿斤增加到26亿斤,企业自有基地面积由130万亩增加到330万亩,吉林大米加工产值由140亿元增至270亿元。

统筹“四个农业” 擦亮金字招牌

吉林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贯穿于种植、加工、销售等粮食产业全链条,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深度擦亮“吉林大米”金字招牌。

科技创新,种出优质水稻。吉林西部的镇赉县地处盐碱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此扎根多年,培育出适合当地的耐盐碱优质品种,同时推广侧深施肥等高产技术,实现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加上‘镇赉’大米品牌带动,实现每公顷水稻降本增效超过3000元。”镇赉县种粮大户任志国说。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企业和高校共建优质粳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推进优质粳稻技术研发和转化;松原粮食集团与全国20个水稻科研院所合作,储存水稻种质资源1万多份,选育出十余个水稻新品种……一系列新技术、新品种持续推广应用,助力吉林产出更多优质水稻。

绿色理念,催生高端好米。舒兰市平安镇是当地绿色水稻生产基地,该镇金星村学明家庭农场种植的120多公顷水稻全部是有机和绿色水稻。“我们的绿色大米品质口感好,通过品牌加持,最高卖到10块钱一斤,种粮效益大幅提高。”农场负责人李学明说。

目前,舒兰市绿色水稻生产企业18家,有机水稻生产企业10家。该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近八成。

吉林还鼓励各地水稻产区发展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的生产模式,全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余个,总面积超过400万亩。

质量为先,保障过硬品质。在松原市巨大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大米包装袋上的溯源二维码引人注目。手机扫码后,产品种植、仓储、加工等信息一目了然,播种、打药、灌溉、施肥、收割的全过程都有照片留存。“追溯大米生产全过程做到一袋一码,让消费者监督。”企业负责人高忠峰说。

吉林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实施“吉林稻花香”“吉林长粒香”等4个热销品种的团体标准,出台吉林大米收购、储藏、加工等环节“5T”标准。同时,开发吉林大米质量追溯平台软件系统,对水稻生产的各环节跟踪管理,目前追溯系统中的运行企业达到172家。

品牌“塑形”,闯出大市场。不久前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吉浙对口合作宣传营销推广系列活动上,吉林大米和鲜食玉米成功入驻当地200多个社区销售点。吉浙两省对口合作以来,吉林大米长期深耕浙江市场,年销量超31万吨,78家吉林大米直营店遍布浙江省11个地市。

近年来,吉林发力粮食品牌推介,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成都糖酒会上,吉林大米成功“出圈”,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年以来,“吉林大米”围绕中高端市场定位,推出直营店、电商平台、产销直通和吉田认购等4种营销模式。363个直营店、91个商超专柜,遍布北京、上海、浙江等主产区。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社区市场全覆盖”的营销矩阵,今年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全国终端直达网点同比增加71.3%,网上销量同比增长56.8%。

今年首次开展产品分级分类,实施吉林大米“一品一报、一品一授”分级制度,围绕营养、质量、食安、食味等4大指标,吉林大米分级分类产品达到200款,鲜食玉米分级分类产品达到50款,溢价率均达到30%以上。提高品牌使用门槛,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摆脱了无序竞争的局面。

把粮食产业做成现代化大农业

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打造产业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今年出台的《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年)》中,打通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成为重点之一。

作为产粮大省,一粒粒粮食的背后不仅是吉林端牢“中国饭碗”的责任担当,也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大文章。吉林正持续推进大米品牌建设,不断拓展玉米、杂粮等品牌影响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把粮食产业做成现代化大农业。

讲好更多粮食品牌故事。今年3月,在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软糯香甜的鲜食玉米、杂粮面条等吉林粮食品牌产品集体亮相。吉林鲜食玉米旗下区域品牌“四平玉米”与多家大型企业达成合作。

近年来,吉林鲜食玉米产业从无到有,年销售达30亿穗,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吉林鲜食玉米每穗出厂价格1.26元。经过努力,2024年每穗出厂价格增长到2元,实现产值54.9亿元。

鲜食玉米产业蝶变的背后,是“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经验的支撑。未来,吉林将加快构建鲜食玉米等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吉林玉米、吉林杂粮等品牌的影响力与吉林大米同步拓展,做强“吉字号”。

粮、文、旅结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在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水稻基地,观景台、采摘园一应俱全,秀美的稻田吸引不少游人专程从市区赶来。“去年开始,公司组织了10批研学活动,每批次有120人,小朋友来这里体验插秧、摸鱼、抓蟹、采摘,还能学习农业知识。”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喜阳说。

当大米得到文化赋能,传统农业逐步打开年轻人市场。如今,吉林各地因地制宜谋划稻田观光与休闲垂钓、餐饮娱乐、果蔬采摘等项目融合发展,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新方向。

延伸链条,做好现代化大农业文章。在金星精制米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展示区,小包装五谷杂粮粥,以不同粮食比例调配而成。孟广多说,公司正着手全谷物大米产品研发,即食米饭、即食米粥等新产品将与消费者见面。

目前,吉林多地正通过建设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今年我们申请的九台贡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得到批复,2027年将建成投产。”长春市九台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李巍说,未来九台区将建设成为集水稻种植、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于一体的绿色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今年首次组织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评选出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吉林鲜食玉米十大黄金名片,构建“种植-产品-品牌”的全链产业体系,显著提升吉林大米、鲜食玉米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好米卖好价”。

瞄准机遇,乘势而上。面向未来,吉林粮食品牌将乘着现代化大农业的东风,一路向前,奔赴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