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巨笔,在东北边陲镌刻出绚烂的十年记忆;奋斗的伟力,在图们江畔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十年来,图们市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奋力书写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
富民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插上“智慧”翅膀的长安镇兴家村蛋鸡养殖产业,在农业现代化的赛道上跑出了致富加速度。2021年,延边来亿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1.23亿元在该村建设蛋品生产加工基地,智慧化、数字化的养殖系统精准调控蛋鸡的生长环境以及投料、粪便处理等环节,养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基地年存栏蛋鸡45万羽、产蛋超9000吨。”延边来亿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汲长林说,公司生产的鸡蛋占延吉市场份额的50%以上,成为省内私人运营规模最大的蛋鸡厂。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2024年,公司依托延边资源将人参科学配比加入蛋鸡饲料,生产出富含人参皂苷的特色蛋品——“人参鸡蛋”。目前,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人参科技循环产业园项目,推动育鸡雏、人参蛋鸡养殖、人参鸡屠宰、产品深加工等一体化全链条式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普遍单一,如何利用“老传统”带领村民走上新的致富路?月晴镇岐新村在探索中找到了答案。2022年,岐新村抓住“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有利契机,创新采取村民自愿出资认养、肉牛统一出售后再分红的“集中养殖+托管代养”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2024年,16户村民与基地签订了肉牛托管协议,每头牛人均分红1000元。今年,已有36户村民与基地签订了协议。”岐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秩华说,目前基地存栏肉牛106头,每头牛都投了保险,有村集体和保险兜底,村民稳赚不赔,日子越过越红火。
粮食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走进位于凉水镇东甸村的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惠农粮储中心项目标准化粮食仓储库房拔地而起,2组谷物风干仓已投入使用。“同传统烘干塔相比,谷物风干节能环保,粮食脱水后霉变低、破碎低、容重高,能够最大限度保障粮食的高品质。”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高建华说,为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公司计划再建5组风干仓,对接省内外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通过粮食产销衔接和产业合作推进粮食流通提质增效。
文旅融合唱响民族团结交响曲
图们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景区景点,以图们江广场为活动中枢,利用研学基地搭建互动平台,借旅游资源扩大辐射半径,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这里是各族群众休闲娱乐的大舞台,大家每天一起载歌载舞,充满了欢声笑语。”全面升级后的图们江广场让图们市民李玉实赞不绝口。2024年,图们市在图们江广场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公园,以“一场一区一馆一中心”的巧妙布局,设置主题公园广场、群众娱乐休闲区、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大板块,将各族人民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广场建设。依托传统节日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文化传承、爱国教育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度融合,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新内涵。
革命烈士纪念碑、历史文化长廊……石岘镇水南村处处都有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近年来,水南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形成了吃住游“集成式”研学,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今年以来,水南村共接待研学游客20余批次,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思想交流。
道路升级赋能口岸经济蓬勃发展
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图们市持续发力提质升级市政道路,赋能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百姓生活“幸福路”。
走在图们口岸大街,焕然一新的街景贯通城市脉络,平整宽阔的路面、流畅有序的交通串联起中心市区、口岸商务区与物流园区,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们口岸大街的蝶变,得益于今年3月实施的图们口岸进出境通道提升改造工程。该工程投资1.86亿元,改造口岸大街道路长度3.34公里,改造八叶桥桥梁长度0.39公里,将图们历史文化、现代风情等元素融入城市更新,使口岸大街成为城区经济文化、边境旅游的中轴线。“口岸大街是连接图们市南出口和北出口的城市道路,也是口岸进出境的重要通道,改造工程强化了口岸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图们市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项目负责人金波说。
十载春华秋实,十载雄关漫道。奔腾不息的图们江水,见证了图们的蝶变。如今,这座现代化的口岸新城正快步走在经济更具活力、开放更具深度、生态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的发展路上。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鑫君/文 沈燕/图
来源:延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