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331国道吉林段,一路上壮阔的林海、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水,如优美画卷铺展开来。几十年前,这条道路沿线曾经遍布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抗联战斗遗址。今天,英雄的墓碑静静伫立在山谷间,记录下昔日的峥嵘岁月,郁郁葱葱的山林,萦绕着烈士的英魂。这条公路的每一公里,都存留着民族存亡的记忆。
331国道集安段,曾是东北抗联一军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当自驾游客驶过集安榆林镇时,很少有人留意路旁那条通往庙沟门的岔路。1938年初,杨靖宇率部再次回师集安,以当地复兴村五道沟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中心,开启了一系列抗日活动。在这里召开中共南满省委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即“两次老岭会议”),筹划第三次西征,指挥了震惊敌胆的战役。
在东北抗战进入极端艰苦斗争之际,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杨靖宇将军的指挥下,在331国道吉林段附近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1936年12月,二师雪夜设伏击溃伪靖安军;1937年6月,六师在十三道沟间三峰伏击日军第七十四联队;1938年7月,三师参谋长杨俊恒率部奇袭大碑街伪警察署。
331国道吉林段,经过抚松县东岗镇大碱场村,这里的密林深处曾经是5平方公里的密营群。这些“与地面平齐”的地窨子里,曾设有修械所、被服厂、粮仓,更是伤员的庇护所。1936年8月9日,密营遭伪军袭击,正在检查工作的东北抗联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临危不惧,一边掩护伤员撤退,一边指挥战士们顽强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331国道吉林段进入珲春市,经过英安镇、马滴达乡和杨泡满族乡多个乡镇,这里曾是中共珲春县委所在地和珲春反日游击队的诞生地。1933年,1000多平方公里的苏维埃政权在这里诞生,3000军民在皑皑雪原树起红旗。一次日伪突袭烟筒砬子抗日根据地,三名年轻的抗联女战士执行任务返回途中,遭到日伪“讨伐队”包围,她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
在珲春市马川子乡炮台村的村史馆内,有一台历经沧桑的缝纫机静静伫立。它的主人是东北抗联二军四团缝纫队队长安顺花。1935年,安顺花年仅3岁的女儿因饥饿和疾病离开了人世,安顺花强忍悲痛,继续为游击队员缝制军装。
现如今,盛夏时节的331国道吉林段上,红松林涌动着翡翠般的波涛,图们江倒映着满载欢笑的漂流筏,绿头鸭掠过自驾车的倒影。这片土地正用蓬勃的盛景告慰英灵,山河无恙,英魂永在。
来源:吉林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