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飞的”跨城出行、无人机快递“点对点”送货……这些小时候曾幻想的“天空之城”科幻场景,如今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
眼下,如何描述低空经济的热度?
有人说,它已从“概念验证”向“价值创造”迈进;也有人说,这片“蓝海”的水已开始沸腾。
千米之下,机遇几何?
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01
低空“竞速”
低空经济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在政策驱动下,低空经济正在吸引各地争相布局。全国范围内,“抢先卡位”竞速赛全面开启。
广东印发《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提升低空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高地。
江苏则印发了《加快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覆盖上中下游的低空制造产业特色产业链,初步建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发展新模式。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将北京市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之都、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四川发布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16条政策措施,涵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科技攻关、低空制造、专项基金5大板块;每年统筹安排3亿元省级资金,专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苏州市发布《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测试指南》,聚焦低空飞行服务技术标准化;杭州市发布《杭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低空经济企业落户,培育低空“链主”企业等。
……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30个省份开启“深度布局”,将其勾勒为发展蓝图,“向天空要生产力”的行动路径更加明晰。
一系列政策 “组合拳” 接连打出背后,记者也发现了其中的“看点”。
从政策内容上看,各地发布的政策因地制宜特点鲜明,地方政策分层推进,目标导向明确;细分领域政策加速落地,应用场景逐步清晰,除省级规划外,地方性政策进一步细化;政策协同效应显现,企业参与度提升。
02
“场景”破局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场景最为关键。
从目前各省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方面来看,可谓是多点开花。
消费领域,深圳“无人机配送”、上海“黄浦江观光航线”的文旅融合优势突出。
公共服务领域,北京八达岭长城无人机巡查、四川应急救援体系较为成熟,山东引导低空经济在航空应急救援、海洋监测、海岛物流配送等方面“可圈可点”。
交通运输领域,江苏开通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被网友聚焦。去年,此次开通的上海浦东至昆山双向低空直升机载客航线长约85公里,从昆山到浦东的飞行,全程不到30分钟。算上从降落点到航站楼的地面接驳时间,乘客出发后最快50分钟就能到达浦东机场。
智慧农业领域,浙江出台《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1万台以上,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6500万亩次以上,建设农业生产“低空+地面”一体智能监测点100个,无人机乡村巡查巡检村域覆盖率30%以上,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5000人次。
事实上,类似场景在吉林天空亦有上演。
当前,吉林加快探索天空的“边界”,此前,在吉林省长白山脚下,天空之城飞行基地迎来首批游客。随着项目正式启动,填补了长白山低空文旅领域的空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选择,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长春积极探索“低空+”多元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与各大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净月高新区在净月潭景区、长春农博园、长春国际影都金色大厅、长春市低空飞行指挥中心部署5部云圣智能宝莲灯无人机巢,每架无人机每天自动巡检两轮次,实现城市垃圾清理、路面破损巡查、易积水点路面监测告警、防汛监测告警等功能。同样在该区,无人机与无人配送车、机器狗协同作业,完成了多个站点的快递配送。
03
“装备”蓝海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可以说,在低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低空装备制造是一大“重头戏”。在这一领域,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先进制造工艺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前景广阔。
在政策与产业同频共振下,低空“装备”带给城市牵引力是巨大的。
以广东为例,去年10月,小鹏汽车旗下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动工,将建设一座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今年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亮相智能汽车链展区。此前一天,小鹏汇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并称此轮融资将用于确保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无独有偶,广汽集团旗下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成功完成首飞,未来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个起降站点,构建低空出行网络,实现城市间的快速连接。
再如,内蒙古首个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早已揭牌,该园区是内蒙古首个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将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的低空经济示范基地;重庆现有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40家全年完成产值80.3亿元。
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空域价值”的重塑。
04
叠加发力
低空经济新消息不断,也给发展中的吉林带来诸多启示。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产业突出前瞻布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拓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应用新场景。
这充分说明吉林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判断是前瞻的。
2024年以来,吉林省在低空经济领域频迎利好、密集布局。
长春入选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吉林市入选国家首批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区域、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长春发布国内首个低空行业大模型“紫东长空”;吉林低空经济·碳纤维产业示范基地揭牌。
同时,各地低空经济发展规划陆续发布。
《长春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对外发布,构建以净月高新区为核心的“一核心、三基地、四支点、一走廊”的产业空间格局,力争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飞得好”“用得好”“发展好”战略目标。
通化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明确加快推进无人机在快递、即时配送等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应用,支持低空经济特色园区率先探索培育示范性商业应用场景,开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线,实现中转场与单元区域、商圈至周边社区直飞转运,畅通送达用户“最后一公里”。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产业机遇中,吉林如何迎风而上?
记者在采访,也听到了许多来自学界、业内的建设性声音:
“以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契机,以区域协同为纽带,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矩阵。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协同效应,构建低空经济‘链群雁阵’”;
“强化产业分工与特色化发展,打造长春低空制造先行城、松原低空文旅网红城、吉林低空维修示范城等等。”
“吉林省低空经济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活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尤其需要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等通力合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
“除顶层设计外,推动低空经济扩大规模,要靠技术强基固本,要靠多元场景赋能,也要靠产业强链补链。”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表示,吉林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足,就拿文旅来说,旅游资源富集,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等,都有新增长点可挖,可以推动多元场景开发。此外,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吉林也有基础,在低空经济中,碳纤维具有极高的工业附加值,省内优势也是显而易见。未来,吉林要创造独特“打法”,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低空经济,今年热得“烫手”。
叠加利好下,是做一个领跑者,还是参与者?
毫无疑问,吉林必选前者。
毕竟,在起风时候,站在风口的人总能飞得更高!
记者 栾喜良
摄影 罗浩 蒋盛松 李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