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精筑183处“转角公园” 开启城市“微更新”新模式

吉林市:精筑183处“转角公园” 开启城市“微更新”新模式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环境,近两年来,吉林市积极盘活城市空闲地块,抢抓绿化关键窗口期,统筹推进转角公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83处集绿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转角公园,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转角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小型绿化活动场地。它规模精巧、形式多元,通过栽植树木、铺设园路、建设广场,并配套座椅与廊架等设施,全方位满足居民休闲、社交与健身的多样化需求。

图片

特色案例,彰显设计巧思。在昌邑区,临近金地中央大街等小区的江畔里园,以“江畔”为灵感,配备齐全的设施,打造出一个全龄友好、动静相宜的“滨江生活客厅”。

靠近万达广场等居住区的凇韵园,则以“凇韵”为主题,巧妙融合自然意趣与人文景观,通过文化墙、景观石等元素,为市民提供了一方静谧天地,提升了居住归属感。

古树保护,拓展生态内涵。名木古树小微公园是转角公园的精细化延伸。在江南公园,一棵百年东北红豆杉被精心保护起来,成为公园的核心景观。吉林市城区现存378株名木古树,是珍贵的“绿色文物”。今年,市住建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15处古树小微公园建设,通过科学管养和景观打造,让古树成为串联生态、文化与民生的活载体,并形成新的文化打卡地。

图片

体系构建,实现民生愿景。当前,吉林市正聚焦新时代省域副中心城市与“景区中的城市”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这些星罗棋布的转角公园,与原有综合公园有机融合,共同构建起如“珍珠项链”般串联城市的“小微绿地”系统,有效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活愿景,为步行“15分钟生活圈”提供了有力支撑,真正让“开门入园、转角遇景”成为市民的日常。

来源:吉报江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