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筑梦·长春汽开智造进行时丨“数智”赋能创新路:一汽旗新动力科技公司的突破与担当

创新筑梦·长春汽开智造进行时丨“数智”赋能创新路:一汽旗新动力科技公司的突破与担当

“以前咱们检测螺栓拧紧曲线,1个人盯着看5天才能完成的活儿,现在用AI模型1小时就搞定了,还没人工误差!”一汽旗新动力(长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旗新动力科技公司)工艺部智能制造主任陆鹏口中的效率飞跃,正是企业以“数智化”为切入点,在创新赛道上加速奔跑的生动缩影。

企业创新:员工“啃硬骨头”,“数智化”打破技术壁垒

“传统制造业哪有专业的管控平台开发人员?我们团队都是白天干本职工作,晚上自学代码到八九点,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回忆起AI视觉标准作业管控平台搭建的过程,陆鹏满是感慨。为了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团队不仅自学编程,还主动引入算法工程师,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平台从开发到成型的关键突破,后续优化时更是将开发周期缩短至两周。

1.jpg

“慧眼”系统实时监控画面(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在技术创新上,旗新动力科技公司从不满足于“小修小补”,而是瞄准行业痛点发起攻坚。“作业人员流动性大,新上岗员工很容易不按标准操作,比如1360工位没按顺序拧紧螺栓,后续可能导致产品漏油、密封不严,这一直是行业难题。”工艺部工艺主管胡百龙表示,针对这一问题,企业研发的“慧眼”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就及时报警纠正,成功拦截了多起潜在质量风险。

2.jpg

在旗新动力科技公司车间工作的员工(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惠民:聚焦用户需求,高性价比产品走进生活

发动机创新虽亮眼,但技术更要贴近百姓用车。“百姓买车最看重啥?肯定是性价比,既要成本低,又要产品好。我们做‘数智化’建设,最终目的就是让百姓能买到更实惠、更靠谱的车。”陆鹏直言,旗新动力科技公司所有的技术创新,最终都要落到“惠民”二字上。在“数智化”的赋能下,企业从成本、质量、用户体验三个维度发力,让产品真正贴近百姓需求。

3.jpg

旗新动力科技公司车间(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在降低成本方面,“数智化”建设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通过强化过程控制,合格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对应投入的成本就降下来了,性价比就上去了。”陆鹏举例,以前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因操作失误导致的零部件报废,现在有了AI质量管控和实时监控系统,这类问题大幅减少,相当于间接为消费者省下了成本。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也是百姓购车时的核心顾虑。“咱们的电池质量好、安全性高,结构强度大,上下左右四向都有防火措施,能承受10千伏高压、1000度高温,电池连接器还有高强度高压防护设计,避免用户接触高压。”胡百龙介绍,在生产环节,旗新动力科技公司对电池质量的管控更是细致到“毫米级”——电芯装配前会用等离子风吹洗两面,去除异物和油脂;叠放后还要检查电芯极柱高度差,提前规避焊接问题,降低返修率。

政府支持:政策“搭平台”,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好电池质量关的同时,政府支持也为旗新动力科技公司添了力。“我们能在‘数智化’转型和产学研用融合上快速推进,离不开吉林省工信厅、长春市工信局以及汽开区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政府的支持就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综合管理部综合主任杨庆海感慨道,从政策引导到资源扶持,省、市、区政府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搞创新、谋发展。

在“数智化”人才培养上,汽开区为旗新动力科技公司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政府给了我们数字化梯度培育支持,还有数字化人才对标培养的机会,让员工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专业能力。”杨庆海表示,企业“数智化”团队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外部学习资源的支撑,员工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数智化”建设才能更顺利地推进。

汽开区还为旗新动力科技公司搭建了合作平台。“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都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比如在电驱技术研发和发动机创新上,就和高校、科研机构有不少合作。” 杨庆海表示,政府的推动让产业、学术、科研、应用四个主体能够更顺畅地联动,避免了科研脱离实际的问题,让技术能够快速落地转化。

从员工自发攻坚的创新活力,到聚焦百姓需求的惠民实践,再到借力政府支持的跨越发展,旗新动力科技公司正以“数智化”为笔,在制造业转型的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