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清晨,银灰色的复兴号动车组从长白山站驶出,沈阳至长白山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钢铁动脉”,不仅将沈阳北至长白山的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53分钟,更让北京朝阳到长白山只需4小时33分钟,真正实现了“朝发午至”!
当“遥远的关东第一山”变成触手可及的“周末目的地”,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长白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泼天流量”:10月1日至8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2.17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6.71%,创历史同期新高。
客流井喷之下,如何避免“人挤人”的混乱、守住“舒心游”的底线?如何能给游客带来丰富文旅业态和更好的旅行体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各部门、文旅企业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力,从交通接驳到住宿保障,从景区服务到业态创新,织就了一张“接得住、游得畅、玩得好”的立体保障网,让每一位游客在感受天池壮阔、林海浩瀚的同时,更体会到“长白山温度”。
恩都里火舞表演。王智超 摄
立体交通接驳+充足住宿保障 筑牢流量承接“基础盘”
“以前来长白山,得先坐火车绕行长春,要折腾近四小时;现在从沈阳坐高铁,不到两小时就到了,周末来泡个温泉、看看天池,太方便了!”刚走出长白山站的沈阳游客张琪璐,手里拎着登山包,脸上满是兴奋。她的感受,正是沈白高铁开通后无数游客的共同体验——时空距离的缩短,让长白山的“吸引力”瞬间转化为“客流量”,而能否接住这股流量,首当其冲的考验便是交通与住宿。
长白山管委会深谙“交通是旅游的生命线”,早在高铁开通前,便启动了“全链条接驳”预案。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铁路部门建立票务数据共享机制,提前获取每日抵达旅客总量、瞬时到港高峰数据,实现“客流预判-运力匹配”的精准对接。在长白山站,出站口旁的旅游咨询台、前置产品销售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游客递上旅游手册和电子导览二维码,“下高铁即知游、即能游”的氛围扑面而来。
在运力保障上,长白山交通运输局拿出了“硬实力”:池北区、池西区城市公交与定制公交免费接驳,无缝衔接高铁到发时间,让游客“一出站就上车”。新增长白山站直达北景区老山门的温泉专线,运营时间与温泉开放同步,实现“下车即入汤”。同时开通长白山西站至西景区、白溪集散中心的定制公交线路,投入10辆48座舒适大巴,轻松直达核心景点。为方便游客返程,在长白山站综合客运枢纽特别设置北景区至延吉的定制公交经停点,游客下山后可便捷换乘高铁。
此外,长白山交通运输局还协调租车企业投放车辆310台,引入“滴滴出行”平台,并按需有序投放100个网约车指标,灵活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此次还新增2条通往长白县、和龙市崇善镇的边境客运班线,拓展深度游选择。目前,全区已统筹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公交车辆等各类运力超千台,备勤大巴40辆、网约志愿车70台,以“多重保障”守护游客旅途畅通。
云顶市集人气旺盛。王智超 摄
长白山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则全员上岗,在长白山站执行“7时20分上岗、23时30分离岗”的服务制度,执法人员每天清晨便来到车站,优化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的接驳流线,引导旅客有序乘车。“最晚的一班高铁凌晨到站,我们也会协调好车辆,确保每位游客都能顺利到酒店。”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的话,透着十足的底气。
更让人暖心的是“志愿力量”的加入。由5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组建的爱心车队,在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开展免费接驳服务,红色的队旗在秋风中飘扬,成为景区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晚上凌晨也有高铁班次,咱都是义务免费接送,就为了咱长白山越来越好。”网约车司机王东星是爱心车队的一员,他主动加入接驳队伍,“听到游客顺利上车时说的那句‘谢谢’,比什么都开心。”
交通顺畅了,住宿保障同样不能掉队。为缓解“双节”期间住宿压力,长白山管委会统筹辖区住宿资源,整合出近4万张床位,覆盖高中端酒店、民宿、客栈等不同类型,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长白山管委会商务局主要负责人还带队深入恩都里商旅社区、雪绒花体验基地等重点区域,检查房源储备与物资供应,要求商超、餐饮行业联动,确保食品充足、物价稳定。“我们从河北石家庄过来,提前在网上订了酒店,价格没涨多少,环境还特别干净。”河北游客代先生说,虽然为了等天池开放在酒店住了几天,但舒适的住宿体验让“等待”也变得惬意。
充足的交通运力让游客出行无忧。(长白山管委会交通运输局提供)
在G331环长白山段,长白山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设立了7个“交通运输执法服务台”,台上摆放着G331旅游大通道运力换乘攻略展板,还配备了饮用水、急救药品、修车工具、交通地图等物资。“师傅,前面山路多弯,您慢点开,这是安全提示单您拿着。”执法人员向过往司机递上宣传单,同时为游客提供路线咨询、行李搬运等服务。针对危货运输车辆,支队还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发布禁行通告,实行“驻点值守+全域联动”管控,确保重点路段交通安全。截至10月7日,执法支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28人次,公路巡查1318公里,受理游客咨询167次,未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件。
智慧景区服务+精细设施升级 打造舒心游览“体验链”
“虽然人多,但一路上都有指引,有序排队一会儿就进景区了,一点不觉得乱!”站在天池观景台旁,江西游客胡琴琴正拿着手机拍照,身后是有序游览的人群。她不知道的是,这份“有序”背后,是长白山景区在“智慧服务”与“设施升级”上的双重发力——当海量游客涌入,长白山用“精细化管理”破解了“大客流”与“好体验”的矛盾。
预约购票是“第一道关口”。长白山景区早在双节前便升级了票务系统,实行“预约购票+售罄候补自动派发”模式,将门票预售时间从提前7天延长至15天,让游客有更充足的时间规划行程。同时,景区科学划分团队与散客分离预检通道,在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新增“分时预检区”,通过电子屏实时显示各时段入园人数,引导游客错峰游览。“以前怕门票抢不到,现在提前半个月就能预约,候补功能也特别贴心,没抢到还能自动排队,省心多了。”河北游客徐蔷说,她和家人按照预约时间抵达景区,很快就完成了入景区流程。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景区承载量进行了科学测算,设定每日总承载量为40000人,其中北景区每日25000人、西景区每日13000人、南景区每日2000人,既保证了游览舒适度,又避免了资源过载。为了缩短游客等待时长,景区还新增了天池景点的运力,优化内部转运驳点配合,让“坐车等、排队等”的情况大幅减少。
“以前去天池得等好久的摆渡车,这次去的时候车来得特别快,基本上没怎么等。”沈阳游客于振泽是第二次来长白山,他明显感觉到景区的“效率”提升了——10年前来的时候,他光排队入景区和等车就花了近2个小时,这次全程顺畅,还多逛了好几个景点。
游人尽享天池美景。朱亮 摄
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更让游客感受到了“细节里的温暖”。景区修复了2850米栈道,改造了观景平台和温泉广场手汤池平台,新增22个可移动式卫生间,解决了“如厕难”的问题。在每个卫生间里,景区都配备了自动售卖机,所有商户和“短信小屋”卫生间还免费提供热水。“山上风大,喝点热水特别舒服,景区考虑得太周到了。”黑龙江游客陈婷说,她带着老人和孩子来玩,原本担心老人不方便,没想到景区里随处能喝到热水,卫生间也很干净,“这种细心,让我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长白山是知名的自驾游目的地,停车场扩容有效缓解了“停车难”的“民生痛点”。长白山旅游股份公司统筹协调景区集散中心周边的备用停车场,制定专项预案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北集散中心可用车位达到2600个,白溪换乘中心2200个,南景区500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同时,景区还改进提升了“长白山一机游”智慧平台,整合了交通、住宿、景点、攻略等信息,游客在高铁站扫码就能查询实时班车位置、预约酒店、规划行程,实现“一站式”服务。
安全保障是“底线”。长白山公安局坚持“警力跟着游客走”,全局民警辅警全员在岗,在景区换乘中心、天池等重点景点和网红街区实行“定时、定人、定岗、定责”巡逻。10月2日,下午1时许,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先生焦急地找到执勤民警,称自己的运动相机在乘坐景区大巴车后不慎遗失,里面存有旅途拍摄的全部照片和视频。“别着急,您慢慢说,刚才坐的什么样的车,大概什么时间,我们帮您找!”民警一边安抚游客情绪,一边迅速通过对讲机联系景区调度室。通过查询车辆运行记录和站点监控录像,不到20分钟,民警就在一辆大巴车座椅缝隙中找到了张先生的运动相机。“同志,您的运动相机掉了,刚才在栈道上捡到的。”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了河北游客遗失的相机,仅用20分钟就找到了失主;江苏一位游客的84岁父亲在景区走失,公安部门通过“空地一体”寻人机制(联动无人机巡航队、借助AI识别系统),10分钟就帮其找回亲人。截至10月7日,长白山公安局累计出动警力2700余人次,现场化解涉旅矛盾纠纷85起,为游客找回遗失物品18件。
服务升级的成效,直接体现在游客投诉率的下降上。据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统计,“双节”期间共受理旅游投诉19件,较去年同期下降56.8%。“投诉少了,说明游客更满意了。”长白山管委会旅游文体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说,为了保障市场秩序,该局联合市监、公安等部门发布涉旅经营主体告诫书,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等行为,执法人员全员上岗,围绕景区集散中心开展常态化监管,共出动检查人员47人次,检查旅游团队41个,确保“游客有诉求,马上有回应”。
寻味长白山。孙双 摄
多元业态激活+文旅融合创新 拓宽流量转化“价值面”
“白天在天池看日出,中午去云顶咖啡打卡,下午在和平山地公园玩越野,晚上还能逛恩都里……长白山的玩法也太多了!”北京游客李子健连续两年来到长白山,去年还只能“打卡式观光”,今年却体验了多种特色项目。他感慨道:“以前来长白山,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高铁省了4个小时,能多走三四个景点,还能深度体验当地文化,这趟旅行太值了!”
接住“泼天流量”,不仅要让游客“来得顺畅、游得舒心”,更要让游客“留得下来、玩得尽兴”。长白山深谙此理,通过“新景区开放+新业态培育+文旅活动创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一日游”变成“多日游”,推动旅游消费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升级。
长白山文创空间成为休闲新热点。王智超 摄
长白山池北区,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旅游产业的主阵地,业态创新可谓“亮点纷呈”。恩都里商旅社区、云顶市集、长白山·金1172、雪绒花体验基地等场所,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国庆假期,长白山管委会商务局延长了当地商业街区的营业时间:恩都里商街调整为10时至22时,云顶市集14时至22时,雪绒花体验基地10时至21时,并安排长白山·金1172演员巡游互动,激活夜间经济。恩都里商街每天推出两场烟花秀和一场演艺活动,绚烂的烟花在林海夜空绽放,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云顶市集里,东北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游客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感受民俗文化;和平山地公园购置升级了越野车辆,规划了多条越野线路,满足年轻游客的“潮玩”需求。
长白山旅游股份公司还推出了“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特色餐饮+演艺门票”的一站式优惠套票,联合聚龙火山石林、聚龙冰泉、红石峰、讷殷古城等景区,打造多日游度假产品。在管的7家酒店推出“酒店+”组合式旅游产品,如“酒店+温泉”“酒店+森林骑行”“酒店+红叶漂流”等,让游客有更多选择。
“我们订了‘酒店+红叶漂流’的套票,早上在河谷里漂流,两岸全是红叶,特别美!”天津游客贾丽说,这种“打包式”产品不仅划算,还省去了自己规划的麻烦,“以后再来长白山,还想试试‘酒店+火山温泉’的套餐。”
此外,长白山还推出了天池日出、火山温泉、峡谷溯溪、森林骑行等特色旅游玩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在山顶游客中心,“云顶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远眺长白山主峰;雪绒花驯鹿园里,游客可以穿汉服与驯鹿合影,感受“童话般”的体验;冰水泉景区的“围炉煮茶”,则让游客在秋日里感受到温暖与惬意。
沈白高铁的开通,让长白山池西区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高铁开通同期,该区精心打造的龙头山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为游客提供了除核心景区外的“新选择”。这座位于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景区,主峰海拔1348.9米,因山势酷似巨龙昂首而得名,景区内龙脊峰、一线天等景观错落有致,是远眺长白山主峰和观赏日出的绝佳位置。
秋季长白山。艾贵生 摄
“我们专程从哈尔滨过来,没想到正好赶上景区第一天开放!”黑龙江游客王先生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长白山主峰,激动地说:“这里的森林景观太美了,空气特别清新,站在山顶看天高地阔,心里特别敞亮。”据介绍,龙头山风景区还规划建设了观景平台、森林步道等设施,不仅丰富了长白山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为“全域旅游”注入了新动能。
“长白山之约・池西音乐节”则成为“双节”期间长白山的“文旅爆款”。10月1日至2日,这场以“天地为幕、林海为席”的音乐盛宴,汇聚了摇滚、民谣、流行、电子等多元风格的知名乐队与音乐人,演出从日间持续至夜间。夜幕降临后,绚丽的灯光秀与舞台特效同步开启,荧光棒在夜空下形成璀璨“星河”,激昂的鼓点与悠扬的旋律同山风林涛共鸣,让乐迷在“天然氧吧”中实现身心双重放松。“以前觉得长白山只有自然风光,没想到还能听这么棒的音乐节!”来自北京的乐迷小李说,她特意为了音乐节坐高铁来长白山,“白天看天池,晚上听演唱会,这种体验太棒了。”
音乐节期间,池西区旅游文体局还组织全场五千余名观众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与掌声交织,浓厚的爱国氛围感染了每一位在场游客。这场音乐节不仅是“听觉盛宴”,更带动了周边消费——周边酒店入住率达100%,许多年轻人专门为音乐节而来,餐饮、交通等行业也迎来客流高峰。“音乐节期间,我们酒店天天客满,客人大多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生意比平时好太多了!”当地一家酒店负责人欣喜地说。
“长白山真是来一次震撼一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美、不同的玩法。”沈阳游客于振泽说道,10年前,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文旅项目,只能看看天池就走。“现在,沈白高铁直通长白山了,之后我还要带家人、朋友来,好好感受长白山的魅力。”
长白山北景区换乘中心游客乘车秩序井然。孙双 摄
高铁为笔 绘就长白山文旅新图景
沈白高铁的开通,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的贯通,更是一次长白山区位格局的“重塑”——它让长白山从“东北一隅的景区”,升级为“关内的后花园”;让“泼天流量”的到来,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双节”期间,长白山用“立体交通接驳”接住了“出行潮”,用“精细景区服务”守住了“体验关”,用“多元文旅业态”激活了“消费力”。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长白山“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每一项举措,都凝聚着各部门协同发力的“长白山力量”。
G331风景美如画。孙双 摄
眼下,长白山的秋日美景仍在延续,冬日的冰雪盛宴已在筹备。随着“快旅慢游”新时代的到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业态,迎接八方游客,朝着“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稳步迈进。而沈白高铁这列“复兴号”,也将继续载着希望与梦想,为长白山的文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游客乐”的新图景。(孙双 孙寰宇)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