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第二届吉林省院前医疗急救技能竞赛理论机考环节有序完成。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医疗、护理、调度、驾驶四大岗位参赛选手,通过标准化机考系统完成专业知识考核,以“无纸化、智能化”的考核形式,全面检验院前急救人员的理论储备与专业素养,为后续技能实操比拼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作为竞赛的“开篇之战”,理论机考紧扣院前急救行业核心知识体系,由竞赛专家委员会联合临床一线专家、行业资深从业者共同命题,题库覆盖《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急救技能操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等核心内容,同时结合不同岗位特性设计差异化试题,确保考核内容“岗岗有侧重、题题贴实战”。
竞赛现场,选手们紧盯屏幕、认真作答。机考系统设置“自动计时、即时保存、错题标记”等功能,选手可30分钟内灵活调整答题顺序。本次机考成绩与后续团体总成绩直接挂钩,若选手理论机考得分低于60分,个人成绩将不计入团体总成绩,这一设置凸显了“理论与实操并重”的竞赛导向。考核结束后,系统立即完成自动阅卷与成绩统计,组委会第一时间对成绩进行复核与公示,确保结果公正透明。
竞赛专家委员会成员表示,理论知识是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内功”,只有将基础理论学深悟透,才能在紧急救援中做出精准判断、规范操作。本次理论机考不仅是对选手专业能力的一次“全面体检”,更传递出“重视理论学习、夯实专业根基”的行业导向。
组委会也将结合机考中暴露的知识薄弱点,有针对性开发线上学习课程与题库,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标准化,助力全省院前急救队伍实现“理论过硬、实操精湛”的双向提升,为群众生命健康筑牢专业保障。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