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油车品质深耕,新能源汽车赛道突围,整车销售规模扩容,后市场服务生态延伸……长春汽车产业的版图正持续拓宽,发展活力全面迸发。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生产线,到如今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型批量下线;从“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的使命担当,到2022年以全国唯一单个城市主体身份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春,这座与中国汽车工业共生共荣的城市,始终以“摇篮”之姿引领产业发展。
作为一汽集团总部所在地,长春汽车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60%左右,如今已汇聚6大整车龙头、1034家零部件企业,构建起“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生态,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以技术突破夯实根基,以开放协同拓展空间,书写世界级汽车产业高地的新篇章。
全链协同
从“龙头引领”到“生态共生”
清晨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红旗工厂的智能生产线已忙碌起来,机械臂精准完成车身焊接,一旁的物流AGV小车穿梭配送零部件——这样的场景,是长春汽车产业“整车引领、配套协同”的生动缩影。作为集群核心,一汽集团旗下红旗、解放、奔腾、大众、丰越、奥迪一汽6大整车企业,形成210.5万辆标准产能规模。2024年,全市整车产销分别达150.5万辆、149.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产销14.6万辆、14.4万辆,同比增幅分别达24.3%、14.5%,为产业注入强劲绿色动能;2025年1月至9月,新能源整车产销持续增长,分别完成12.7万辆、11.6万辆,同比增长12.2%、2.5%,转型步伐稳健有力。
整车的稳健发展,离不开零部件体系的坚实支撑。在长春,103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构成产业“筋骨”,其中规上企业395户、亿元企业200户、10亿级企业31户、50亿元级企业3户、100亿元级企业1户。既有欧摩威、舍弗勒、法雷奥等全球百强零部件领军企业,也有富维、富奥、富晟、旭阳等本地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覆盖传统燃油车“五大总成”“八大系统”,随着一汽弗迪动力电池、中车电驱、富赛汽车电子等项目落位投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电控“大三电”系统布局也已初步完成。2024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产值达1399.8亿元,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31.8%,为整车制造提供“30公里半径”的高效配套服务,形成“整车带动配套、配套反哺整车”的良性循环。
产业链的延伸让产业生态愈发完善。从一汽丰田发动机(长春)有限公司生产的V6GR和6ZR系列发动机,到长春双龙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卸车、半挂车、环卫车等专用汽车;从采埃孚富奥汽车底盘系统(长春)有限公司的底盘、悬架产品,到净月潭文旅示范先行区的智能网联测试场景——长春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发动机研发、专用车改装、汽车电子、后市场服务的完整链条。2024年,全市汽车工业完成产值440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3%,真正实现“从一辆车到一个产业”的跨越。
创新驱动
从“技术跟跑”到“突破领跑”
长春汽车产业的创新力,深深扎根于“国家队”科研力量与企业研发的深度融合。
目前,长春拥有汽车仿真与控制等11个汽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工业等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所驻长高校开设汽车专业,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其中,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在全国汽车技术中心中排名第一,累计突破新能源、智能网联、整车集成等领域870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4086件,央企专利质量评价进入A档行列,专利授权量居自主整车企业首位。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让长春在新能源赛道上快速领跑。2024年,长春汽车集群相关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累计攻克406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6118件,主导和深度参与27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修订。在乘用车领域,红旗品牌“天工”纯电平台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智慧电驱,已达到量产电驱产品中的最高水平;在商用车领域,一汽解放发布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推出解放蓝途“星熠”氢气发动机牵引车和液氢燃电牵引车,并参与首条“粤港澳大湾区氢走廊”建设项目,为商用车绿色转型提供“长春方案”。
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四大国家级试点平台”的城市,长春在智能网联领域走在前列,已建成汽开区23公里测试验证先行区和净月潭文旅示范先行区,为一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态建设打造基础验证平台。按照规划,2026年底前将完成全市1712个路口的智能化改造,覆盖约3500公里道路,累计实现77项协同驾驶辅助应用服务上车。
在生产端,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基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其中奥迪PPE工厂焊装车间824台机器人实现焊接100%自动化,每两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数字化转型方面,2024年全市604家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新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1004个;2025年1月,长春分两批为企业发放各级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2.2亿元,推动传统工厂向“智能车间”跨越。
同时,省、市与一汽集团共同发力创新攻关。自2021年起,吉林省、长春市会同一汽集团实施一汽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专项,参照“揭榜挂帅”模式,支持一汽联合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围绕汽车整车控制、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五大技术领域攻关。2021-2024年,省市共投入科技经费8亿元,带动一汽及相关企业投入8.341亿元,支持耐低温长寿命燃料电池、L4级商用车智能驾驶等45个重大项目,首批“L4级智能驾驶关键场景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5个项目已通过验收,红旗高端车型V型铝合金缸体等技术实现量产上车。
开放合作
从“本土发展”到“全球布局”
2025年长春汽博会上,奥迪一汽Q6Le-tron与Q6Le-tronSportsback同台亮相,吸引国内外采购商驻足——这两款车型,分别代表长春中德合作与自主创新的成果,也是集群开放发展的缩影。作为中德汽车合作的重要节点,自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以来,已形成深度融合的合作生态,奥迪PPE项目更是标杆之作。目前,奥迪PPE项目生产的Q6Le-tron、Q6Le-tronSportsback车型已正式上市,奥迪一汽A6Le-tron车型蓄势待发,同时带动麦格纳新能源电池盒、延锋国际长春智能座舱等22个新能源关键配套项目实现投产,形成“整车+配套”的国际化产业圈。
“走出去”的步伐同样坚定。一汽集团海外布局已达40年,拥有24个海外生产基地、170余家海外代理,2024年,全年累计出口整车12.5万辆,同比增长36.2%。其中,红旗品牌成功进入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76家门店,建立广泛服务网络,成为推动品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解放品牌海外出口累计达到6万辆,销量增速稳居行业首位,产品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奔腾品牌在中东、拉美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发展迅猛,新能源产品销量实现“破冰式增长”。2022-2024年,长春汽车集群进出口总额达362.9亿元,2024年单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25.8亿元,全球化竞争力持续提升。
合作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长春全力支持一汽集团实施“531”战略,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赢,目前一汽集团已与华为、蔚来汽车、大疆车载、亿咖通、中兴科技、东方电气集团等多家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配套共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国产芯片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同时,通过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搭建平台,推动集群企业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动力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等2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在燃料电池、电池安全、车载固态激光雷达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并通过作价投资、许可使用等形式推动成果转化。2024年,一汽集团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其中,超级电容、先进智能化底盘试验装备转化项目取得许可收益116.04万元,空气悬架系统、冗余转向系统产业化项目分别以科技成果作价2207万元、2519万元成立新公司,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生金”。
政策赋能
从“环境优化”到“集群跃升”
“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只用了29天!”红旗新能源繁荣工厂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长春服务汽车产业的“加速度”。作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护航者”,长春将集群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构建起高位推动的组织体系——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产业链和保障链工作方案》,明确由市长包保全市汽车产业链,常务副市长担任链长,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科学制定《长春市汽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协同推进,制定“十大攻坚行动”52条具体任务;落实吉林省《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创新“事编企用”模式引才聚才,并出台《长春市支持汽车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若干政策》“黄金十条”,重点支持新能源整车扩能、配套项目落位、企业创新提升,加速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升级。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工作人员全程指导、包办资料核对,真正让企业省心省力。”长春凯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清文深有体会。
精准服务更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长春汽开区创新建立“服务中国一汽周调度”机制,2025年上半年,累计召开专题调度会37次,成功为奥迪PPE、解放国际、一汽模具等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配套要素保障问题;深入开展“万人驻(助)万企”行动,累计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270件,办结率达100%;持续深化“极简审批”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及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分别压缩至85%、80%以上,可实现全程网办事项870项,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政策与服务的双重加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动能。2024年,长春汽车工业实施重点项目146个,总投资104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7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23个,总投资325.04亿元,当年完成计划投资58.5亿元;2025年,计划实施汽车工业项目114个,总投资904亿元,计划投资143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20个,总投资331.75亿元,计划投资75.26亿元,未来,新能源汽车项目还将陆续增加。这些项目的落地,为长春汽车产业集群持续注入活力,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如今的长春,汽车产业早已超越经济支柱范畴,更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从一汽红旗“金葵花”品牌成为重大庆典、国务接待、外交访问的专用礼宾车,到汽博会、航空展、光博会等活动擦亮“汽车城”名片;从汽车博物馆传承工业记忆,到智能网联测试区探索未来出行。长春正以汽车集群为纽带,让产业发展与城市振兴深度融合,在“世界级汽车产业高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孟凡明 孙红丽)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