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的夏天是大数据算出来的
“‘清爽吉林·22℃的夏天’,这是吉林省夏季的形象品牌的宣传语。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形象品牌的定位,它不是你拍脑门我说多少度就是多少度,它的背后一定要有扎实的工作和强大的数据支撑。
这就如同我们发布的《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它也走过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面对着那样一大组的数据,我自己都感到我怎么这么幸福。”
吉林避暑舒适度全国最优
“资源有基础。资源优势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这是老天赋予我们的,很多省份不能够与之相媲美。7月7号,在延边召开了第四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峰会上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吉林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分析报告》。报告中,吉林夏天全域‘温润清爽’。吉林省的平均温度是22度,平均湿度是70%,紫外线的平均指数不到5%。平均日照时长是每天7.2小时,在整个夏季或者叫避暑季,微风日数是120天,白天无降雨日数110天,舒适度全国最优。可以讲这是上天赋予吉林的一份得天独厚的战略性的优势资源。第二个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吉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吉林的旅游资源有这么几个特点:结构性好,差异化强,冰雪资源突出,温泉湿地富集,边境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再形象一点就是,吉林省坐拥两座金山银山,既有冰天雪地,也有青山绿水。因此吉林旅游的底色是五彩斑斓的,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从山花烂漫到层林尽染。当然最突出的还是冬季的‘冷资源’和夏季的‘凉资源’。而吉林的‘凉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质好,密度高。第三,康养资源优势。康养是避暑休闲很重要的一环。吉林康养资源独特,在吉林你可以感受到,这里山好水好,空气清新,物产富饶,温泉富集。另外吉林是中国的北药基地,是中国著名的生态大省,农业大省,森林转型的重点地区,而且中医药养生产业规模占到我省整个医药产业的64.9%,这个比例在全国来讲都是最高的。”
全国避暑人群有3亿
“市场有需求。根据权威部门测算,现在全世界有30亿,全国有3亿有效避暑人群。尤其是现在很多地方都被热浪笼罩,特别是在这种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频现,火炉城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避暑已经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重要选择。那么我们有这样好的资源,‘好东西是要与好朋友分享的’有这样好的资源,作为避暑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满足人民的避暑需求,责无旁贷。”
旅游业要在吉林振兴中有当担
“吉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相对来讲吉林的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因为吉林省在大众的公共视野中的形象是有些固化的。提到吉林省,我们首先想到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我们还能想到的是中国的大粮仓,农业立省。
那么旅游怎么样?我们说现在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吉林的旅游可以走的更远。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讲‘迈入新时代,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是可以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历史担当,所以我们才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把旅游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打造,把我们优秀的避暑休闲资源向全世界推广。”
吉林旅游要实现四季融合
“说老实话,吉林省冰雪产业时间很短。因为就旅游来讲,北方省份,特别是东北的省份始终长期不能破解的一个难题就是冬季旅游。冬季旅游破解不了,致使我们的旅游品质始终不能够突破和提升。很多人讲‘东北的旅游旺季三个月,空闲大半年’,这样有哪个投资商愿意来打造产品,所以相对我们来讲产品少,结构差,质量低,类型也不丰富。
2016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我们的冰雪作为一个突破口,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产业联动、营销触动’多方努力,积极打造冰雪产业,可以说这两年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烙印。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已经能够实现产品的四季融合了,可以谈到发展夏季产品。
如果说当时冰雪产业的发展是面临着破题,那么夏季避暑休闲产业的发展它面临的是提质、升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的不是壮大,不是加强,而是创新发展。长期以来发展夏季旅游产品我们不能够突破,始终是靠天吃饭。当我们能够有了文化生成,能够有了四季融合的理念,有了创新发展的这样一个驱动力,我们在打造夏季产品方面就有了无限的信心。”
六“清”吉林
“所以吉林夏季旅游产品,它的体系突出的是一个“清”字,我要‘清爽吉林’,所以我的产品体系也突出‘清’,但是“清”的后面我们也希望这个产品能让我们的游客回味悠长。
第一个,山水清奇,都是清,但是我的山水体现在奇
吉林的山是奇山,长白山不仅是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区域的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还是我们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繁衍栖息的文化圣山和心理圣地。所以说长白山‘原始、原生、原态’。
吉林的水是奇水, ‘一抔天池水,疑似天外来’。长白山的天池很出名,作为三江之源,它滋润着吉林大地,乃至东北大地整个江湖体系。但是这个水,它只见出,不见入,你不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它就这么样日夜的流淌,所以我说千百年间不舍昼夜不增不减,神奇吧!吉林的温泉号称神水,因为含着各种矿物质,是属于世界稀缺性的温泉资源。吉林的矿泉水质量堪比依云,储量全国首位。所以我们第一个产品系列--山水清奇,这是山水系列。
第二,森林清密
吉林是我们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它曾被人为的封禁长达200年,这200年的封禁造成了黑土地和原始森林相伴相生。原始森林孕育了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它的黑土地,地下生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矿泉水。所以我讲这一方面,吉林人崇尚天人合一。你有原始森林,同样与时俱进,倡导科学发展。我们缔造了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净月潭。所以吉林的森林覆盖率是44.3%,东部山区超过85%。在这样的产品里,我们可以设想,在原始森林徒步,在中俄朝界江泛舟,深呼吸、慢生活、小情调、大健康。到了吉林,我们就可以在这种森林中宁静心灵,补充你生命的原动力。因此我觉得吉林的夏日森林,它是我们游客能够与自然交流的神秘之门。
第三,田园清新
吉林是中国的大粮仓,沃土千里,万亩良田,世世代代的春种秋收,世世代代的春华秋实。吉林人养成了一种乐享农耕、悠然自得的一种生活理念。插树岭旁,圣水湖畔,有特色小镇,有现代农庄,品尝生态绿色的瓜果蔬菜。在这种清新健康的人居环境里,体验不一样的北方田园生活。
第四,文化清醇
吉林的文化也很有特色,吉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这片土地养育了中国北方几十个少数民族,也缔造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从清王朝的禁地,到闯关东的热土,这片黑土地也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见证了很多历史上的奇迹。
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厚重,也不同于江南文化的灵秀。吉林文化地处东北亚腹地,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融合,所以吉林文化从头到脚流淌着原始、深邃、神秘的血液。吉林人崇尚天人合一,吉林人祭山,用祭山与自然沟通,留下了‘木邦文化’;吉林人祭湖,向自然膜拜,我们保留了‘渔猎’,查干湖冬捕是中国最后的渔猎活动;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我们祭天向自然祈福,我们传承了萨满文化。
三江流经之地有很多的古城旧址,古代贵族的葬墓如夜空星斗。讲到红色文化,林海雪原,在吉林大地上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抗侵略的历史;在鸭绿江畔,至今还有志愿军战士的丰碑。讲到新中国的工业文化,这里生产了中国第一辆汽车,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建成的第一座高山滑雪场,吉林的文化脉络清晰而质朴,吉林的文化底蕴清静而醇厚。
第五,生活的清逸
吉林是一个多民族共生的一片土地。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齐聚,大家不仅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幸福的记忆,也用各自不同的这种民俗和民族创造了一个‘风情吉林’。吉林人崇尚什么? ‘枕良田观星斗,伴山水入梦乡’。在炎炎夏日,我们能够告别都市的喧嚣,告别巨大的工作压力,告别这种焦躁的心理,你到吉林来,我们凉下来,静下来,慢下来。我觉得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你能够享受一段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第六,舌尖清香
好山好水好地方,肥沃的黑土地本身就提供了食物的多种原材料,特别是吉林所处地理位置一年一熟。一年一开花,一次一结果,把农作物的营养和品质推向了极致。所以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吉林大米为什么好吃?‘黑土地滋养,矿泉水浇灌’,我们的米,民间的野味山珍,包括我们松花江的开江鱼,朝鲜族的美食,甚至小到我们树上的松子,山间的野菜到粘豆包咸酱汁。吉林品味依然是自然和唯一。”
吉林旅游厕所在全国是样板
“吉林的山水有厚度,吉林的文化有深度,吉林的发展有速度,那我们吉林旅游的服务要有温度。所以对于发展旅游,我们自己深深的知道,天赐的禀赋是缘起,潜心的布局是升华,只有让游客舒适的服务,这才是真正的保障。所以这两年除了制定政策,建设项目,打造产品等等。我们从去年以来,推出了一个在提供保障服务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工程——吉行天下。通过吉行天下,使来到吉林的游客不仅是感受到我们气候上的舒适度,在服务上的舒适度也会不断的提升。比如说我说你急行天下,你首先就在于产品丰富供给,同时,吉行天下还在于我沿途的风景,你的可进入性是不是提高?所以我们这几年打造运营一体化,我们的交通部门也重点在发展旅游交通,现在还在完备设施,很多的配套服务你得跟的上去,吃、住、行、游、娱、购要素的完善。相较于吉林的旅游资源丰厚程度来讲,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我们这几年在着力弥补基础建设的短板。我就举一个小例子,你比如说比如厕所,吉林的旅游厕所可以说是全国厕所革命中的吉林样板。去了长白山你就知道什么叫做一厕一景。我们的旅游服务,特别是配套服务、公共设施,包括我们的软服务,服务质量就永远没有结束,现在正奔着这个目标在不断的努力,最终我们讲吉行天下是能够让我们的游客是心之所往变成心之所向。”
南联北和 构建大旅游
“ 旅游的发展能有多大取决于我们产业的格局。这几年来我们不断的扩大区域合作交流,近年来,我们和相邻地区黑龙江建立白山黑水共同体,共同联手打造旅游。去年以来,我们南联北合,我们和浙江建立游客互换机制,和北京建立起冰雪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和江苏我们的这个合作品牌是‘吉风苏韵’,和上海建立‘海誓山盟’品牌,和大湾区建立‘浪花爱上雪’品牌。在8月中旬,景省长将带队再次去黑龙江和辽宁,来加大和周边省份的合作力度。8月19号到25号,景省长也要带队到四川、重庆、湖北和陕西,开展旅游黄金对角线的合作。对于国际旅游合作交流这一块,吉林处在东北亚几何中心,边境游、跨境游和周边东北亚国家是我们传统旅游市场。特别是今年在边境游、跨境游的产品和路线的打造上,我们也倾注了很多心力,我们现在特别注重开发香港和东南亚旅游市场,10月份,我们受国家文旅部的委托,我们带着北方的几个冰雪省份共同在香港做城市推介,旅游主题还在设计中,有系列活动、有内场活动、也有户外活动,相信吉林旅游的路会越走越长、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