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凤杰是长春小有名气的苏绣绣娘,现年58岁的她在长春经营了一家苏绣工作室,并收下百余名徒弟。本组图片 梁琪佳 摄

  • 小时候的张凤杰就对古典文学作品十分感兴趣,书中插图里的刺绣服饰令她记忆深刻。“我记得看小说的时候,书里就有对刺绣的描写,我就根据书上的描述自己尝试着绣。”她说。

  • “那时候家里的布料比较匮乏,我就偷偷用母亲做工剩下的布绣一些枕套、盖帘等物件。”小时候的张凤杰就显露出了对刺绣的天赋和热忱,没有老师教,她就通过书上的描写自学;没有现成的图案,她就根据自己的想象自己画,刺绣手艺就这样一点点的积累下来了。

  • 80年代刺绣厂招收学徒,20岁的张凤杰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便更加勤奋地学习刺绣手艺,“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冻得手直哆嗦,有时候连针都拿不住,很多人都放弃了。”凭借着对刺绣的热爱和天赋,张凤杰坚持了下来,如愿进入了刺绣厂,成为一名绣娘。

  • 后来刺绣厂里机械刺绣代替了人工刺绣,加之生活压力加大,张凤杰不得不选择放弃。离开了刺绣厂后,张凤杰去了一家国营工厂做起了“门卫”,一干就是八年。

  • 做门卫期间,张凤杰并没有放弃刺绣,这份工作让她有充裕的时间去钻研这门技艺。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刺绣功底,张凤杰开始接触刺绣中手法最为细腻的工艺——苏绣。为了练就这门手艺,张凤杰不停地练习。“当时进了一批被面,我就在家绣被面,绣完拿到光复路售卖,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手艺还能给家里带来经济收入。”张凤杰说。

  • 2006年,张凤杰开了一家苏绣工作室,此后她创作了不少作品,动物、书画、人物都是她常绣的作品,其中难度最高的便是《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长九米,用了近两年时间才完成。

  • 在张凤杰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苏绣作品,正在嬉戏的小狗活灵活现;黄金毛色的马匹栩栩如生;弹着古琴的美女盛装席地……水墨山水是张凤杰最喜欢的题材,她觉得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令人心浮气躁,这样的作品能让人平静。

  • 所谓慢工出细活,完成一幅苏绣通常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绣《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从城镇‘走到’乡村,虹桥、土棚、川流不息的车马、鳞次栉比的行人……每一个细节都令我印象深刻。”张凤杰说,绣这幅作品的时候自己仿佛就身处其中,和故人有过一场深刻的交流。

  • “现在年轻人都‘打快拳’,很难适应苏绣这种‘慢节奏’的工作。”十年间,张凤杰收了百余名徒弟,其中有不少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这让她对传承苏绣技艺充满信心。“苏绣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会尽我所能,将苏绣技艺传承下去。”